新研究挑戰埃赫那頓城廢棄原因:瘟疫理論面臨嚴峻質疑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古埃及首都阿赫塔頓(Akhetaten)之所以突然遭到廢棄,乃是毀滅性瘟疫所致。然而,一項最新的學術探討正對此根深蒂固的看法提出嚴峻質疑。葛瑞琴·達布斯博士(Dr. Gretchen Dabbs)與安娜·史蒂文斯博士(Dr. Anna Stevens)於2025年10月在《美國考古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上發表了這項研究,他們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這兩位學者進行的深入分析,直接挑戰了法老埃赫那頓(Akhenaten)統治期間曾發生大規模流行病的傳統說法。

這座城市今日被稱作阿瑪納(Amarna),當初是作為與舊有宗教傳統徹底決裂的象徵而建立,將對太陽神阿頓(Aten)的崇拜推向主導地位。但在法老去世後短短二十年內,這座首都便迅速衰敗,長久以來被解釋為一場災難性瘟疫的後果。主流假設主要依賴間接證據:例如,赫梯(Hittite)的禱文中曾提及埃及戰俘帶來的瘟疫,以及阿瑪納書信(Amarna correspondence)中記錄了鄰近城鎮如米吉多(Megiddo)和比布魯斯(Byblos)爆發疾病。但至關重要的是,這些資料來源都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阿赫塔頓城內發生了足以導致全城廢棄的危機。

為了驗證瘟疫假說是否成立,研究人員對阿瑪納及其墓地進行了全面的生物考古學和考古學評估。他們將墓葬習俗、人口統計數據以及健康指標的模式,與已知發生過大規模流行病的地點數據進行了嚴格比對。這項分析涵蓋了從2005年至2022年間發掘的889個墓葬。結果顯示,死亡率和預期壽命的模式與一個存在了二十年、規模正常的城市在一般情況下的預期參數相符。這與大流行病所特有的突然且大規模滅絕的景象完全不符,有力地駁斥了瘟疫是主要原因的論點。

更進一步來說,城市結構本身遺留的痕跡,顯示出這是一次有計劃的、而非恐慌性的撤離。即使在埃赫那頓去世之後,城市中仍可見持續的建築活動和有條不紊的財產搬遷,這暗示著一種漸進式的衰落,而非逃離迫在眉睫的災難。這些發現促使學界將關注點從外部災難轉向影響這個獨特定居點命運的內部進程。埃赫那頓逝世後隨之而來的政治和宗教轉向,在阿赫塔頓的命運中,可能扮演了比所謂疾病更為關鍵的角色。這項研究為理解社會內部的結構性轉變如何塑造文明的物質遺產,開啟了新的探索視角,也重新定義了我們對這座古都消亡原因的認知。

來源

  • Nauka Telegraf

  • Novi dokazi sugerišu da kuga možda nije bila uzrok napuštanja Ahetatona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新研究挑戰埃赫那頓城廢棄原因:瘟疫理論面臨嚴峻質疑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