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冰河時代的奧秘:哈薩克發現猛獁象上顎骨,揭示遠古歷史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在哈薩克北部地區,靠近阿雷克巴雷克村(Arykbalyk)的附近,最近出土了一塊猛獁象的上顎骨。根據初步評估,這塊珍貴的化石擁有數萬年的歷史。這項重要的發現歸功於一位當地居民,他發現後立即通知了考古學家,並將其移交給相關單位進行深入研究。

透過初步分析判斷,這塊骨頭屬於一隻成年的猛獁象,估計其死亡時的年齡約在 40 至 50 歲之間。該化石碎片是在地下約兩公尺深處被挖掘出來的,這解釋了它為何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狀態。考古學家推測,在發現地點的周邊區域,極有可能埋藏著其他的遺骸,甚至不排除找到完整的骨架,這使得此次發現對於古生物學研究具有非凡的意義。

科齊巴耶夫大學(Kozybayev University)的教授、考古學家阿納托利·普列沙科夫(Anatoly Pleshakov)指出,這塊出土的骨骼來自一頭體型龐大的猛獁象。他認為,該地區具有極高的潛力,可能發掘出更多舊石器時代的遺骸或文物。

普列沙科夫教授強調,雖然在葉西爾河(Esil River)沿岸偶爾會發現類似的化石,但像這次體積如此巨大的標本卻是相當罕見的。他同時也提及了 1960 年在雅斯諾夫卡村(Yasnovka)附近發現的著名案例,即被稱為「雅斯諾夫卡大象」的重大發現。

為了確保這些珍貴骨骸的長久保存,它們目前已被送往哈薩克共和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的科學實驗室。在實驗室中,工作人員嚴格控制著溫度與濕度條件,以防止化石進一步劣化。

根據規劃,下一階段的田野考古工作將於 2026 年夏季啟動。屆時,研究團隊將針對此次發現地點展開系統性的考古調查。科學家們熱切期盼能夠找到更多的猛獁象骨骼或其他相關文物,這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於冰河時期動物群的了解,並可能揭示舊石器時代人類是否曾在該地區活動的線索。

猛獁象是現代大象的近親,牠們活躍於更新世(Pleistocene)時期,體重最高可達八噸。在其生命週期中,牠們會多次更換巨大的臼齒。事實上,哈薩克境內早已有多處猛獁象遺骸的記錄,包括卡拉干達(Karaganda)、巴甫洛達爾(Pavlodar)、東哈薩克和北哈薩克等地區,這充分證明了這種巨型動物在該地區曾有廣泛的分佈。

假如研究人員最終能夠成功挖掘出一具完整的猛獁象骨架,這無疑將是北哈薩克古生物學和冰河動物群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里程碑。此外,這項發現還有望為舊石器時代該地區的氣候與生態環境提供全新的見解,並幫助我們深入理解當時人類與這些大型哺乳動物之間的互動模式。這次的上顎骨發現,不僅是單純的化石出土,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遠古冰河時代的知識寶庫,為未來的考古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

  • Рамблер

  • Археология Казахстана - Байпаков К.М., Таймагамбетов Ж.К. - 2006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