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青少年——115具中世紀遺體之一,在聖吉爾斯大教堂的院子裡被挖出。來源:BBC / 愛丁堡市議會
愛丁堡黑死病首獲科學實證:14世紀青少年遺骸中發現鼠疫DNA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科學界首次在愛丁堡取得了腺鼠疫病原體(即惡名昭彰的黑死病)存在的直接科學證據。研究人員在一位逝世於14世紀青少年的牙菌斑中,檢測到了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痕跡。這項突破性的發現,首次將這位蘇格蘭首都的居民與歐洲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瘟疫之一直接聯繫起來。
St Giles' Cathedral, 1647. 來源: BBC / City of Edinburgh Council
這名年輕人的遺骸早在1981年就被發掘出來,地點位於皇家大道上的聖吉爾斯大教堂範圍內。當時,考古學家們為了在大教堂內部騰出空間設置新的台階,共挖掘出了115具骨骸。
對 XII 世紀男性的重建。來源:BBC / Edinburgh College of Art
這些骨骸在發掘後被移交至市檔案館,並在那裡存放了將近45年。直到近期,隨著現代科技的應用,一項新的研究階段才得以啟動。
由專家組成的團隊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古老DNA定序、同位素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法。結果顯示,這位青少年生活在1300年至1370年之間,正值黑死病大流行的鼎盛時期。
愛丁堡市議會考古學策展人約翰·勞森(John Lawson)稱這是一個「令人振奮且重要的發現」。他指出,這名青少年是單獨且被細心地埋葬,而非像許多疫情受害者那樣被埋在亂葬崗中,這點並不尋常。此外,由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專家進行的基因分析,成功確認了腺鼠疫病原體——鼠疫桿菌的DNA。
由於這種疾病不會在骨骼上留下明顯的痕跡,因此只有透過分子生物學方法才能確定其存在。勞森強調:「我們知道黑死病曾經發生過,但現在我們可以將一個具體的人與之聯繫起來。」黑死病大流行於1347年至1353年間肆虐歐洲,奪走了約5000萬人的生命。其主要形式是腺鼠疫,表現為淋巴結發炎和組織變黑,這也是該疾病名稱的由來。藉由這項新發現,研究人員獲得了獨特的機會,來探究這場瘟疫是如何影響中世紀愛丁堡居民的。
針對這些遺骸的研究工作,是在「愛丁堡900計畫」(Edinburgh 900)的框架下進行的,該計畫旨在紀念愛丁堡建城900週年。聖吉爾斯大教堂約建於1124年,也正在慶祝其週年紀念。對這名青少年的研究,是更宏大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集合了愛丁堡大學、亞伯丁大學和鄧迪大學的科學家,旨在重建生活在12世紀至16世紀之間市民的面貌。
在愛丁堡藝術學院的瑪麗亞·麥克倫南博士(Dr. Maria MacLennan)的指導下,一位12世紀男士、一位來自15世紀至16世紀聖母禮拜堂的女士,以及兩位15世紀朝聖者的面貌已被成功復原。這些重建成果正在聖吉爾斯大教堂展出,展覽名為「愛丁堡的首批市民:揭示愛丁堡中世紀市民的生活與隱藏面貌」(Edinburgh’s First Burghers: Revealing the Lives and Hidden Faces of Edinburgh’s Medieval Citizens),展期持續至11月底。市議會文化與社區部門負責人瑪格麗特·格雷厄姆(Margaret Graham)強調,發現這位死於黑死病時期的青少年,對於理解愛丁堡的歷史具有巨大的意義。她表示,每一項新的研究都讓學者們更接近了解這座城市早期居民的身份和命運,證明即使在七個世紀之後,古代遺骸仍能重現歷史,為過去的時代恢復人性和記憶。
來源
Mediafax.ro
Edinburgh 900 exhibition reveals the hidden lives of the first ‘Edinburghers’
Edinburgh - Dark History, Edinburgh – Other Arts & Culture | VisitScotland
Edinburgh Plague Medieval Haunted Ghost Yersinia pestis Black death
More skeletons discovered at medieval site in Edinburgh
Bones found in Edinburgh garden could be work of resurrectionists – The History Blog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