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學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於神祕的星際天體3I/ATLAS。它是繼2017年的「奧陌陌」(Oumuamua)和2019年的2I/鮑里索夫彗星之後,第三個被正式確認造訪我們太陽系的星際物體。這個引人注目的天體於2025年7月1日,透過ATLAS望遠鏡系統的觀測而被發現。自從它現身以來,關於其究竟是自然形成還是人造產物的本質問題,便引發了科學界內部持續不斷的激烈爭論。
哈佛大學前天文系主任阿維·勒布教授(Professor Avi Loeb),始終是主張非自然起源假說的領軍人物。他堅信,對於3I/ATLAS的探究,必須嚴肅考慮其技術性來源的可能性。勒布教授的立場是基於該物體所展現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特徵。他指出,3I/ATLAS至少表現出八項關鍵異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內部發光現象,以及它所釋放的能量,經計算竟相當於十座大型核電廠的總和。此外,勒布強調,該物體的飛行軌跡,特別是它近距離掠過火星和木星的精確度,從統計學上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巧合,暗示著某種導航控制的存在。
在2025年10月29日,3I/ATLAS抵達近日點,與太陽的最近距離為1.36天文單位。然而,與一般隨機闖入的自然天體預期會徑直飛向深空不同,它展現出令人困惑的行為。天文學家張啟成(Qicheng Zhang)和卡爾·巴特姆斯(Karl Batthams)的後續觀測記錄到,該天體的亮度突然急劇增加,同時其輻射光譜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紅光部分明顯轉向藍光。勒布教授將這一現象解讀為第九項異常,推測這或許是某種推進引擎被啟動,或是人造光源開始運作的跡象。更令人不解的是,觀測還發現了指向太陽的「反彗尾」結構,這完全違背了標準彗星物理學的規律。此外,3I/ATLAS僅釋放出鎳元素,卻沒有伴隨通常會出現的鐵元素,這項化學特徵可能強烈暗示著其組成中含有工業冶煉的合金材料。
基於這些異常數據,勒布教授估計,3I/ATLAS並非完全自然形成的物體的可能性約在30%至40%之間。他大膽推測,這可能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宇宙信使」,或者是一個準備進行複雜機動的「特洛伊木馬」。根據部分科學家的推算,這位星際訪客的年齡甚至超過了七十億年,比我們整個太陽系的歷史還要悠久。與此同時,科學界中仍有持謹慎態度的聲音,例如俄羅斯科學家謝爾蓋·亞澤夫教授(Professor Sergey Yazev)就認為,目前收集到的統計數據仍然過於稀疏,不足以支持如此顛覆性的結論。儘管3I/ATLAS不會接近地球超過1.8天文單位,但對它的持續追蹤與觀測,將成為檢驗科學界是否具備接受挑戰既有宇宙秩序觀念資訊能力的一塊試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