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昴宿星團複合體遠超預期 範圍擴大至原先的20倍

编辑者: Uliana S.

近期的天文學研究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昴宿星團(傳統上被稱為「七姊妹」)的認知。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這個著名的星團僅僅是一個規模更為龐大、但結構更為分散的「大昴宿星團複合體」的密集核心。這項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重大發現指出,該結構的整體範圍比先前估計的要廣闊約二十倍,揭示了數千顆先前未被計算在內的「姊妹星」,它們散佈在廣袤的夜空中。

促成這項突破的關鍵因素,在於成功整合了來自兩座太空觀測站的數據。美國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最初設計用於搜尋系外行星,它提供了恆星自轉週期的資訊,這項數據是判斷恆星年齡的重要指標——年輕的恆星旋轉速度較快,而年老的恆星則會減慢。與此同時,歐洲的蓋亞(Gaia)衛星則對恆星的空間位置和運動軌跡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精確測量。透過將運動學數據與自轉速度分析結合,研究人員得以識別出那些因為相互距離過遠,在傳統觀測方法下難以察覺的、但仍受引力束縛的星群。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研究生安德魯·博伊爾(Andrew Boyle)指出,昴宿星團如今不再僅僅是一群緊密相連的明亮恆星,它展現出的是一個由數千顆早已分散的「親屬」組成的龐大家族。過去普遍認為該星團約有540顆恆星,然而,新的判斷標準揭示了數千顆具有共同起源的恆星。該校的天文學教授安德魯·曼恩(Andrew Mann)強調,這種新穎的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途徑,去發現許多位於太陽系附近、但屬於具有複雜內部結構的龐大恆星家族的成員。

昴宿星團位於金牛座,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肉眼清晰可見。其已知核心的物理特性包括:估計年齡約為1.15億年,總質量相當於800個太陽質量,直徑約為12光年。關於「大昴宿星團」的新數據對天體物理學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意義,因為它們能使科學家更精確地模擬恆星演化和行星系統形成的過程。正如科學家們所指出的,從長遠來看,這項方法或許能幫助確定我們的太陽是否也誕生於這樣一個巨大的恆星聯合體之中。

來源

  • techno.nv.ua

  • Главные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е события 2025 года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