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顯示2025-2026冬季可能出現弱聖嬰現象反相(La Niña),傳統影響將被減弱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氣象分析師目前正密切關注一項重要預測: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氣候預測中心(CPC)的評估,在2025年至2026年冬季初期確立反聖嬰現象(La Niña)氣候配置之後,預計在2026年1月至3月期間,有大約55%的機率會過渡到聖嬰南方震盪(ENSO)中性狀態。反聖嬰現象的特徵是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面溫度(SSTs)低於平均水平,該現象已於2025年9月開始浮現。CPC預計,在冬季初期,反聖嬰現象的發生機率接近75%,但到了冬季晚期則會降至60%以下,這暗示著本次氣候模式將是短暫且強度偏弱。雖然這種週期性的海洋與大氣震盪是全球天氣格局重組的強大催化劑,但弱事件的發生會降低其傳統影響出現的可能性。

這種氣候模式的發展是氣候系統中可識別的宏大節奏的一部分,反聖嬰現象代表著與聖嬰現象(El Niño)相反的「冷相」。官方定義的反聖嬰現象是指Niño-3.4區域的海面溫度異常值連續五個重疊的三個月期間保持在-0.5°C或以下。目前的數據顯示,該系統確實反映了反聖嬰狀態,最新的每週Niño-3.4指數值為-0.5°C。氣象預報員預期,本次模式將保持在「弱」的範圍內,即海溫異常值介於-0.5°C至-0.9°C之間。這意味著可預測的氣候信號仍可能影響預報指引,但與強烈事件相比,預期結果的可靠性會有所降低,因此預測結果的掌握度不如以往。

對於北美地區而言,預期的弱反聖嬰配置預示著一個變動不定的季節,噴射氣流將會頻繁地轉變。從歷史經驗來看,反聖嬰現象通常會使北方傾向於更寒冷、多暴風雪的天氣,而南方則傾向於更溫和、乾燥。具體來說,由於阿拉斯加灣的風暴系統頻繁造訪,太平洋西北地區和北部山脈的高海拔地區可能會經歷高於平均水平的降水和大量的積雪。相反地,橫跨美國西南部和東南部的地區則預計會朝向更溫暖且明顯乾燥的趨勢發展,西南部地區持續乾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值得當地居民警惕。

這項氣候震盪的影響力遍及全球,歐洲的大氣反應通常透過北大西洋震盪(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的改變來傳導。這可能導致歐洲大陸西北邊緣出現較溫和、多雨的天氣,而中部和東部地區則可能遭遇數波寒冷氣溫和水分減少的時期。此外,東亞地區,特別是毗鄰日本海的區域,可能需要準備應對寒冷空氣入侵的增加,這潛在地會帶來比往常更大量的降雪。赤道太平洋海溫變化的速度仍然是預報員關注的關鍵指標,海溫若迅速冷卻,通常會在深秋時分鞏固反聖嬰現象的預測,為後續的冬季氣候定調。

來源

  • Vecernji.hr

  • Severe Weather Europe

  • WhatWeather.today Blog

  • OpenSnow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預測顯示2025-2026冬季可能出現弱聖嬰現象反相(La Niña),傳統影響將被減弱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