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M1.3耀斑引發G4.7地磁風暴 太陽活動強度超乎預期

编辑者: gaya ❤️ one

西元2025年11月15日,一次強烈的太陽事件衝擊地球磁層,觀測到一次源自太陽黑子群體AR4274(座標N21W71)的M1.3等級太陽耀斑。此次爆發事件持續了12分鐘,是近期太陽活動顯著增強的最新例證。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數據,太陽活動正處於第25太陽週期的極大期附近,儘管原先預測極大期約在2025年7月到來,但實際活動強度已超越初期預估,甚至在2023年初,太陽黑子數就已逼近前一極大期(2014年)的水平,顯示當前太陽的活躍程度超乎預期。

此次M1.3耀斑所攜帶的高能粒子流與日冕物質拋射(CME)衝擊地球後,引發了一場高達G4.7等級的地磁風暴,使其成為2025年迄今偵測到的最劇烈地磁擾動事件。先前,氣象署曾預測11月15日僅會有G1至G2範圍的微弱地磁風暴,但實際的G4.7等級已遠超預期,與先前11月12日左右觀測到的Kp9(G5)最強等級磁暴相比,仍是年度內極為重大的空間天氣事件。地磁暴的發生,是太陽爆發的高速帶電粒子流與地球磁場劇烈碰撞的結果,這種能量轉移可能導致全球技術系統的短暫不穩。

太陽黑子群AR4274是一個歷史上的活躍區域,它實際上是上一個太陽自轉週期中活躍的AR4246在繞過太陽背面後重新出現並重新編號的結果。自11月3日重新進入可見日面以來,該區域磁場結構複雜且迅速膨脹,並在短時間內連續爆發了數次X級大耀斑,例如在11月10日就發生了X1.2級耀斑,顯示其持續的爆發潛力。這些強烈活動不僅是M1.3耀斑的背景,也促成了先前幾日更強烈的地磁擾動,包括有觀測記錄到的Kp9的極端等級,這對電力系統、衛星導航和高頻無線電通訊構成嚴峻考驗。

地磁暴的影響範圍廣泛,根據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的資料,強烈磁暴期間,電力設施的電流可能異常升高,引發電壓波動甚至短暫跳電,同時GPS定位誤差增大、衛星操作系統可能因表面電荷累積而出現姿態異常。此外,高能粒子撞擊大氣分子產生的極光現象,在如此強烈的地磁暴下,觀測範圍會向低緯度地區擴展,使得北緯40度線以北的地區,如中國北方的漠河、內蒙古等地,有機會目睹到由氧原子在400公里高度發光產生的紅色極光,以及在較低高度產生的綠色或紫色極光,這為極光愛好者提供了觀測契機。儘管如此,專家提醒,對於電磁敏感體質的族群,強烈地磁擾動可能干擾人體自律神經、心血管系統與睡眠節律,需留意相關不適症狀。

來源

  • Рамблер

  • Интерфакс

  • ВЗГЛЯД

  • URA.RU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