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經歷一場由持續太陽活動引發的地球磁場風暴,預計在未來48小時內可能持續甚至加劇。近期太陽閃焰釋放的日冕物質拋射(CMEs)正與地球磁層相互作用,導致極光現象比以往更頻繁地出現在較低緯度地區。這些太陽事件可能對衛星運作及無線電通訊造成影響。太空天氣監測機構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以應對任何進一步的升級。目前的太陽週期正接近峰值,這也使得這類現象的發生頻率與強度有所增加。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太空天氣預測中心(SWPC)以及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太空天氣協調中心(SWCC)皆在密切監測太陽活動,並發布相關預警。
根據NASA的數據,太陽閃焰是太陽表面釋放的強烈輻射,其能量足以影響地球的無線電通訊、導航信號及電力網,對太空人與太空載具亦構成威脅。太陽活動週期約為11年,在太陽極大期時,太陽閃焰和日冕物質拋射的發生頻率與強度都會顯著增加。例如,在2024年5月,一系列強烈的太陽閃焰和日冕物質拋射引發了近二十年來最強的地球磁暴,並帶來了有紀錄以來最壯觀的極光之一,甚至在德州、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地都觀測到極光。這些太陽活動不僅帶來了壯麗的極光景象,也對我們的科技生活產生了實際影響。衛星通訊、GPS導航系統、無線電廣播,甚至電力網都可能受到干擾。例如,太陽無線電爆發(SRBs)可能導致無線電通訊中斷,影響衛星傳輸,並可能損壞衛星的電子元件。此外,太陽風暴也可能影響高頻無線電通訊,因為太陽閃焰產生的X射線會干擾電離層,進而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因此,各國的太空機構和航空公司都持續監測衛星運作,以降低潛在風險。科學家們正密切關注當前的太陽活動,這不僅是了解我們鄰近恆星的絕佳機會,也突顯了太陽與我們高度依賴科技的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雖然太陽活動帶來了挑戰,但也伴隨著奇觀與學習的機會。目前太陽週期25已進入極大期,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這意味著未來幾個月內,我們仍可能經歷更多類似的太陽活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