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在2025年9月1日至2日期間,地球將迎來一場強烈地磁風暴,其強度可能達到G3(強)等級。此次事件源於太陽活動活躍區AR 4199在8月30日釋放的一次M2.7級太陽耀斑,該耀斑伴隨產生了日冕物質拋射(CME)。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太空天氣預測中心(SWPC)已發布警報,指出一股太陽風正朝向地球傳播。最初預計將引發G2(中度)級別的風暴,但後續分析顯示,太陽風的後沿可能將風暴強度提升至G3級別。這種增強的太陽風可能導致極光現象比平常更向低緯度地區擴展,甚至可能在非極區被觀測到。
此次太陽風暴的根源可追溯至8月30日,活躍區AR 4199產生了一次持續時間較長的M2.7級太陽耀斑,並伴隨釋放出一個全日冕物質拋射(CME)。太陽風,即由帶電粒子和磁場組成的太陽風,通常需要48至72小時才能抵達地球。有跡象表明,此次事件可能涉及「 કન્નીબલ CME」(食日CME),即一個較快的日冕物質拋射追趕並合併了較早發生的較慢日冕物質拋射,這將顯著增加能量和不可預測性。
此次地磁風暴可能對現代科技系統造成潛在影響。包括無線電通訊可能受到干擾,衛星運作可能出現異常,以及電力網穩定性可能面臨挑戰。雖然預計的強度並未達到極端等級(G5),但G3級別的風暴足以引起注意。例如,GPS和導航系統的精確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地球電離層的擾動會扭曲GPS信號。高頻無線電通訊,特別是長距離通訊,也可能經歷訊號衰減或中斷。此外,衛星可能面臨更大的空氣阻力,影響其軌道,並可能出現電子元件的表面充電問題。電力系統方面,雖然大規模停電的可能性較低,但仍可能出現電壓波動或保護裝置誤報的情況。
極光現象預計將是此次風暴最顯著的視覺表現。由於接近春分點,有利於極光增強,預計極光將在比平時更低的緯度地區可見。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預測顯示,在G3級別的風暴條件下,極光甚至可能延伸至美國的伊利諾州、紐約州和奧勒岡州等中緯度地區。英國氣象局也指出,極光範圍可能擴大至英格蘭的米德蘭茲和威爾斯地區,前提是天氣晴朗且光害較少。
科學家們正密切關注此次事件,並利用WSA-Enlil模型等工具來預測CME的抵達時間、強度和持續時間。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們,太陽活動的變化對地球的影響是持續且多面向的,需要持續的監測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