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中部於2025年9月30日晚間遭遇芮氏規模6.9的強烈地震,震央靠近宿霧省的博戈市。此次地震深度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引發了菲律賓火山暨地震學研究所(PHIVOLCS)對沿海地區發布海嘯警報。包括萊特省、宿霧省和比利蘭省在內的地區,被建議民眾遠離海岸線,並向內陸遷移,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海平面擾動和異常海浪。
地震發生後,博戈市報告了停電情況,並已展開損害評估。宿霧省聖雷米吉歐和梅德林市鎮也報告了數起傷亡事件。由於地震影響,宿霧多地於2025年10月1日停課。據報導,此次地震的震動影響範圍廣泛,超過50萬人感受到強烈搖晃,特別是宿霧島和萊特島北部地區。部分歷史建築也傳出受損消息,例如宿霧達安班塔延鎮的聖羅莎.德利馬總主教堂部分坍塌,以及班塔延的聖彼得使徒教區教堂。
菲律賓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這是一個地質活動頻繁的區域,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歷史上,菲律賓曾多次遭受毀滅性地震的影響,例如2013年薄荷島規模7.1地震造成嚴重傷亡,以及2019年和2022年呂宋島發生的多次強震。
儘管海嘯警報已發布,但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初步評估認為,此次地震並未引發大規模海嘯威脅。面對這類突發的自然災害,菲律賓政府持續強化其災害應對與準備能力。透過國家災害風險減緩與管理委員會(NDRRMC)等機構的協調,政府致力於提升預警系統、災害應變措施以及災後復原計畫,其中快速地震災害評估系統(REDAS)有助於模擬災害情境並增強社區韌性,以期在未來能更有效地降低地震及其他天災帶來的衝擊。
此次地震事件提醒我們,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保持警覺、理解潛在風險並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每一次的自然事件,無論規模大小,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動態,並以更具韌性的態度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挑戰。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準備,我們能更好地與自然共存,並在變動中尋求穩定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