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超級單體風暴加劇:氣候變遷下的嚴峻挑戰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與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ern)的最新研究顯示,阿爾卑斯山北麓的超級單體風暴(supercell thunderstorms)發生頻率正呈現上升趨勢。這類強烈且具旋轉特徵的風暴,常伴隨毀滅性的強風、暴雨、巨型冰雹,甚至龍捲風,對農業、基礎設施及民眾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研究指出,若全球氣溫上升攝氏3度,超級單體風暴的發生機率恐增加高達50%,尤其在阿爾卑斯山脈區域。超級單體風暴是歐洲最劇烈的氣象現象之一,通常在夏季發生,在地中海地區則多見於秋季。這些風暴因其獨特的旋轉上升氣流(稱為中尺度氣旋)而得名,使其能夠長時間維持並發展出極端強度。儘管與一般雷暴相比,超級單體的出現頻率相對較低,但它們對天氣造成的破壞力卻不成比例地高,常導致嚴重的財產損失、農業歉收、交通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套高解析度的氣候模型,該模型能精確模擬2016年至2021年間的超級單體風暴發生情況,儘管對於規模較小、持續時間較短的事件,模型偵測能力稍有不足。這項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旨在提升對氣候變遷影響的預警能力,並加強防禦超級單體風暴所造成的損害。研究結果顯示,阿爾卑斯山區是超級單體風暴的活躍熱點,目前每季在北麓約發生38次,南麓則有61次。隨著氣溫預計上升3°C,預計北麓的風暴將增加52%,南麓增加36%。整體而言,歐洲的超級單體風暴預計將增加約11%,但區域性差異顯著,中歐和東歐的風暴頻率可能增加,而伊比利亞半島和法國西南部則可能減少。

這項研究的合作團隊匯集了伯恩大學地理研究所、氣候變遷研究中心、莫比利亞自然風險實驗室,以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大氣與氣候科學研究所的專家。他們透過長達十一年的模擬,並與2016年至2021年的實際風暴數據進行比對,驗證了模型的準確性。研究強調,將超級單體風暴納入氣候風險評估和災害應對策略至關重要。隨著這些風暴的頻率和強度預期增加,發展更精確的預報方法,以提供及時預警並支持有效的應對措施,變得尤為關鍵。這些發現為決策者、城市規劃者和災害管理部門提供了寶貴的指引,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並建立更安全、更具氣候韌性的社會。

來源

  • National Geographic

  • Hungarian Teacher Programme (16-23 August 2025)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