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常現象與3I/ATLAS逼近之際,NASA啟動行星安全協議

编辑者: Uliana S.

全球科學界持續將目光聚焦於星際天體3I/ATLAS,這是第三個被證實來自太陽系外部的訪客。該天體於2025年7月1日,由位於智利的ATLAS望遠鏡首次觀測到。自發現以來,3I/ATLAS展現出一系列反常的特徵,迫使天文學家重新審視既有的宇宙天體行為模型。這個來自太陽系外的「不速之客」的獨特性,使其成為當前太空觀測的重中之重。

為了精確掌握其軌道,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國際小行星預警網路(IAWN)共同展開了一項專門的觀測活動。這次協調行動的時程設定在2025年11月27日至2026年1月27日之間,凸顯了全球合作觀測的重要性。3I/ATLAS的移動軌跡為雙曲線,這明確無疑地證明了其星際起源。然而,其化學組成和實際觀測到的行為,卻引發了科學界嚴重的疑問。

觀測數據顯示,該天體正在以每秒約四克的速率噴射純鎳,但噴射流中卻完全沒有鐵的蹤跡。這種化學表現極為罕見,過去通常與地球上的工業過程,例如鎳羰基的形成有關。更令人不解的是,該天體還展現出所謂的「反彗尾」現象,其方向朝向太陽,這與彗星的標準行為模式完全背道而馳。此外,觀測結果亦證實該天體會釋放氰化物,且其鎳鐵比例相較於其他已知天體而言,是極為特殊的。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博士(Dr. Avi Loeb)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假說:3I/ATLAS可能不單純是自然天體,而或許是一個正在進行偵察的外星探測器。勒布博士指出,該天體行為上的不一致性,包括其接近黃道平面的逆行軌道,可能暗示著這是一條有目的性的軌跡。儘管如此,包括NASA在內的官方機構堅稱,IAWN此次行動的核心目標,是演練精確定位的方法,並提高對任何潛在太空物體的整體應對準備能力。

關於其位置,截至2025年10月23日,這顆彗星距離地球約2.36天文單位。預計它將在2025年10月29日到達近日點,即最接近太陽的時刻,屆時距離約為1.36天文單位(約2.1億公里)。通過近日點後,該天體將暫時隱藏在太陽後方,預計在2025年12月初左右才能再次從地球上觀測到。根據部分估計,這個星際訪客的核心直徑可能高達45公里。對3I/ATLAS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宇宙物質多樣性以及星際天體穩定性的寶貴經驗,其科學價值無可估量。

來源

  • The Daily Caller

  • Comet 3I/ATLAS - NASA Science

  • Interstellar object 3I/ATLAS passed Mars, headed toward sun

  • Comet 3I/ATLAS passes perihelion - In-The-Sky.org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在異常現象與3I/ATLAS逼近之際,NASA啟動行星安全協議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