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2025年4月28日在珠海正式推出「藍鯨號」,這艘全球首創的高速可潛無人潛水器,標誌著人類在海洋探索與觀測領域邁入了嶄新的階段。這艘長達11公尺、排水量12噸的先進載具,不僅能以驚人的速度在水面航行,更能靈活地轉變為水下研究平台,展現了對海洋環境前所未有的適應力與駕馭能力。
「藍鯨號」的設計核心在於其卓越的雙模態操作能力。在水面,它能達到36節的高速,大幅縮短了任務部署的反應時間,並擁有數百公里的續航里程。更為關鍵的是,它能夠下潛至60公尺的深度,以規避惡劣天氣,並能在水下靜態懸浮長達一個多月之久。這種長期的水下靜默能力,使其能夠在關鍵海域進行持續的監測與數據收集,為理解複雜的海洋動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其搭載的先進人工智慧系統與全面的感測器套件,能夠精確捕捉海洋環境的細微變化,為科學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這項突破性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尤其在應對極端天氣方面。「藍鯨號」能在颱風來臨前潛入水下避險,並在颱風中心附近收集關鍵氣象數據,這將極大提升颱風預報的準確性,進而增強災害預防與應對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指出,「藍鯨號」不僅是探索科學前沿的利器,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智慧高效工具,象徵著中國在海洋科技領域從追趕到領航的跨越式發展。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吳國鬆也強調了其在颱風中心進行探測的獨特性,這為海洋科學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藍鯨號」的研發與應用,體現了對海洋深層奧秘的探索精神,以及與自然力量和諧共處的智慧。它能夠進行水下地形測繪、水質採樣,甚至電纜管線的巡檢,這些多樣化的功能將極大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與環境監測的效率。預計「藍鯨號」將於2026年正式投入颱風觀測等實際應用,為全球海洋科學研究與災害管理貢獻重要力量。這項創新不僅是技術的飛躍,更是人類對海洋認知的一次深刻拓展,預示著一個更為清晰、更具洞察力的海洋探索新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