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龍宮新證據:水在地球海洋形成中扮演關鍵角色

编辑者: Inna Horoshkina One

對小行星龍宮樣本的最新深入分析揭示,其母體小行星在形成超過十億年後仍存在液態水活動的跡象,這項發現挑戰了先前認為小行星的水活動僅限於太陽系早期的觀點,並為理解地球海洋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視角。

科學家透過分析龍宮樣本中鑀-铪(Lutetium-Hafnium)同位素比率的異常高值,推斷有液態水滲透了小行星的母體,改變了其同位素組成,這很可能源於一次撞擊事件融化了埋藏的冰。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指出富含碳的小行星如龍宮,可能比先前估計向早期地球輸送了更多的水,對地球海洋和早期大氣的形成做出了更顯著的貢獻。

這項研究不僅挑戰了傳統觀念,也為理解太陽系的演化提供了新線索。過去的觀點認為小行星在太陽系早期形成後,內部的水活動便趨於停止,但龍宮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即使在數十億年後,小行星內部仍可能存在複雜的水文過程。這暗示著早期太陽系中的小型天體也可能具備維持液態水的條件,這對生命起源的探討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類似龍宮的小行星若在早期撞擊年輕的地球,可能輸送了比預期多兩到三倍的水量。

此外,對龍宮樣本中鈉鹽礦物的分析也顯示,外太陽系可能曾存在液態鹽水。這些鹽類的發現為理解龍宮母體內的水循環和地質演化過程提供了關鍵線索,並可能與穀神星、土衛二、木衛二等其他含水天體上的現象相似。這些發現共同指向一個更為濕潤的早期太陽系,並為尋找外星生命的基礎物質提供了重要依據。

研究團隊未來將持續分析龍宮樣本中的磷酸鹽礦脈,以更精確地確定水流動的時間,並計畫與美國NASA「OSIRIS-REx」任務帶回的本努小行星樣本進行比較,以探究晚期水活動是否為小行星的普遍現象。這項持續的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小行星的認識,也為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宜居性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來源

  • New Scientist

  • Isotopic analysis determines that water once flowed on asteroid Ryugu

  • Hayabusa2 - NASA Science

  • We Can Thank Deep-Space Asteroids for Helping Start Life on Earth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