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曼吉斯套地區近期的科學考察,揭示了令人驚歎的地貌結構,這些結構直接證實了特提斯古海洋(Tethys Ocean)曾經的廣闊存在。這些歷經數百萬年形成的層狀斜坡與壯麗峽谷,為研究人員開啟了地球歷史的篇章。由專家高哈爾·葉西爾克波娃(Gauhar Yesirkepova)領導的團隊,成功記錄了該地區在史前時期被古海淹沒時所留下的沉積物證據。
被譽為哈薩克國家象徵之一的博克蒂山(Mount Bokty),展示了由白堊紀石灰岩構成的對稱多色分層結構。這種結構是古代海洋沉積過程的直接結果。這些被永恆封存在岩石中的證據,訴說著地球持續不斷的轉變循環。此外,被戲稱為「多層甜點」的克孜勒庫姆峽谷(Kyzylkum Canyons),則反映了塑造該地區的長期地質活動。這些地貌紋理提醒我們,即使是最穩固的結構,也只是物質永恆運動中的短暫體現。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伊比茲蒂賽峽谷(Ybyzty-sai Gorge)。其石灰岩壁佈滿了蜂窩狀的孔洞結構。這些紋理完好地保存了四千多萬年前沉積下來的海洋生物和礦物質的痕跡。這類發現對於重建特提斯盆地的古地理學具有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特提斯洋存在了約十億年之久,它將岡瓦那古陸(Gondwana)和勞亞古陸(Laurasia)這兩個超級大陸分隔開來。特提斯洋是以古希臘海神忒提斯(Tethys)命名的,由奧地利地質學家愛德華·休斯(Eduard Suess)於1893年命名,它曾是分隔盤古大陸(Pangea)的關鍵要素。現今,地中海、黑海和裏海等大型水域,都是這個古老海洋的遺留物。
在鄰近的托里什谷(Torysh Valley),即昔日的洋底,可以發現直徑可達四公尺的石球狀結核。這些地質構造的形成年代估計在四千萬至六千萬年前,同樣屬於特提斯洋存在的時期。研究這些構造使我們意識到,當前的各大洲是宏大板塊分離過程的結果,這個過程使得海洋深處隆起,形成了阿爾卑斯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等高聳的山脊。哈薩克境內的這些地貌,是偉大星球相互作用的凝固瞬間,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自身在這一永恆存在鏈條中的定位。
研究人員強調,保護和研究這些自然遺跡,對於理解地球演化的宏大規模及其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至關重要。這些地質寶藏不僅是科學知識的來源,也是對地球歷史深沉敬意的體現。地質學家高哈爾·葉塞爾克波娃(Gauhar Yeserkepova)總結道:「每一個地層都是時間的樂章。海洋雖然消逝了,但它的歌聲依然在岩石中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