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rus X」自主水下機器人:深入南極心臟地帶的探測
编辑者: Inna Horoshkina One
在地球的邊緣,冰層與寂靜的深海交會之處,一項由「Hydrus X」自主水下航行器參與的科學考察任務圓滿結束。這次任務成功繪製了迄今為止最精細的南極大陸棚海底地圖。
這項研究由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們執行,不僅代表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更為我們理解地球深海部分的運作和生命循環,開闢了嶄新的途徑。
科技聽見大地之聲
「Hydrus X」是最新一代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其核心配備了強化的聲納系統。該系統具備穿透厚重海底沉積物的能力。
科學家們首次能夠以達到公分級別的解析度,對海底的內部結構進行測繪。這種驚人的精確度,即使是使用衛星系統,在過去也是遙不可及的。
這項技術的價值不僅限於觀察地形起伏,它還能「解讀」海洋內部的記憶——那些記錄著氣候變遷、冰層移動和生命演化歷史的沉積層。
阿蒙森海的新發現
「Hydrus X」的部署作業是在 2024 年底於阿蒙森海(Amundsen Sea)水域展開的。阿蒙森海是地球上最偏遠且難以進入的區域之一。
在這次任務中,探測人員發現了先前未知的熱液噴口場、複雜的地質構造,以及構造過程與生物活動相互作用的痕跡。
事實證明,這些水下地形對於影響全球氣候機制的深海洋流動力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深海到氣候的連結
所獲得的最新測深數據為校正全球氣候模型提供了新的基礎。科學家們強調,對水下結構描述的準確性,與氣候變化預測的可靠性直接相關,特別是涉及海冰和大陸棚冰川的過程。
當模型能夠「感知海底」時,它就能更精確地計算深層水域的熱量和質量傳輸。這意味著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海洋如何影響全球溫度、海平面和冰蓋的未來。
參與任務的成員指出:「如果沒有精確的海底圖像,我們只能看到海洋歷史的一半。」
新世紀的極地科學
Scripps Institution 的這次考察是南極洲常規野外計劃的一部分,這些計劃通常在每年的十二月至二月之間進行,此時的天氣條件允許船隻出海。
然而,與許多以往的任務不同,「Hydrus X」的重點並非冰層覆蓋,而是位於其下方的深層結構。
這種新層次的細節有助於我們認識構成行星環境的相互關係:從海底火山到控制海洋呼吸的洋流循環。
新地圖上的每一公尺,都是朝向更深入理解地球這個有機生命體所邁出的一步。
來源
livescience.com
Source title (Use site name as title, not article headline or search snippet)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