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於2025年8月29日簽署了《巴拿翁島受保護海景區法案》,正式將巴拿翁島周圍的水域劃定為一個廣闊的海洋保護區。這項里程碑式的立法旨在保護該島豐富的海洋生命,包括像鯨鯊和菲律賓鴨等脆弱物種,並為當地社區的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新設立的巴拿翁島受保護海景區(PIPS)佔地廣達61,204公頃,涵蓋了里洛安、聖弗朗西斯科、賓圖揚和聖里卡多等市鎮的水域。此區域位於珊瑚礁三角洲內,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珊瑚礁的健康狀況尤為突出,擁有高達60%的「非常良好」珊瑚覆蓋率,遠超菲律賓全國平均約20%的水平。這項保護措施的實施,是對該島嶼珍貴海洋生態系統的有力肯定,也反映了對其長期福祉的深切關懷。
該法案引入了關鍵的新規定,例如強制性的船隻限速以及針對商業活動的具體指導方針。為確保區域的有效管理,將設立一個由當地社區成員和政府機構組成的專門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將負責制定分區規劃,劃定嚴格保育的區域以及可進行永續漁業和旅遊活動的區域,旨在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需求。
這項重要的保育行動離不開長期的倡導努力,其中包括2025年5月在賓圖揚舉辦的拉亞格節。在該節慶活動中,當地領導人和環保倡導者們積極推動法案的通過。賓圖揚市長里卡特·埃斯特雷拉強調了這項法律對於當代及後代子孫的關鍵重要性。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2020年的考察揭示了巴拿翁島珊瑚礁的卓越狀態,同時也指出了塑膠污染和過度捕撈等威脅,進一步凸顯了設立保護區的必要性。
巴拿翁島受保護海景區的設立,不僅是對菲律賓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大保護,也是對抗氣候變遷影響的戰略性投資。該島嶼被列為全球「50個最有可能在氣候變遷中倖存的珊瑚礁」之一,其生態系統能有效緩解風暴潮,並儲存「藍碳」。此舉也呼應了菲律賓保護其30%陸地和水域的國家承諾,展現了國家在建立具韌性、包容性藍色經濟方面的決心。這項法律的通過,標誌著菲律賓在海洋保育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其珍貴的海洋資源和依賴這些資源的社區,開創了一個更為光明和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