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STRI)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珊瑚的微生物群落對其抵抗熱應激的能力至關重要。這項發表於2025年6月《Current Biology》的研究,聚焦於巴拿馬太平洋沿岸的鹿角珊瑚(Pocillopora),指出來自巴拿馬灣、受到湧升流影響的珊瑚,因其獨特的微生物群落而展現出更強的耐熱性。
該研究首次全面檢視了東太平洋地區珊瑚的「全息體」(holobiont),即珊瑚本身、共生藻及細菌的整體生態系統,以評估其耐熱性。巴拿馬灣的季節性湧升流帶來冰冷、富含營養的海水,造成顯著的溫度波動,這可能促使當地珊瑚種群發展出更強的韌性。研究主要作者之一Victoria Marie Glynn指出,來自這些多變水域的珊瑚,其熱閾值更高,宿主蛋白質濃度和總抗氧化能力也顯著提升,這暗示了長期處於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可能使這些珊瑚預先適應了未來的氣候極端情況。
這些發現強調了理解珊瑚宿主與其微生物群落之間複雜互動的重要性,這對於增強珊瑚對抗氣候變遷的能力至關重要。科學家們正致力於識別最適合保育的珊瑚種群,並探索如何增強這些微生物群落的益生特質,以支持處於困境中的珊瑚。STRI的研究為保育策略開闢了新途徑,凸顯了珊瑚微生物群在應對氣候變化壓力下的生存能力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雖然湧升流能透過帶來較冷的海水來緩衝上升的海洋溫度,但其富含營養的特性若管理不當,也可能使珊瑚更容易發生白化。然而,巴拿馬灣等地區持續暴露於溫度變異的環境中,似乎賦予了珊瑚獨特的優勢。科學家們也在探索益生菌介入的可能性,例如引入有益微生物來增強珊瑚的健康和韌性,這項策略在未來的保育工作中顯示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