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物電訊號:揭示植物界隱藏的溝通網絡

编辑者: Anulyazolotko Anulyazolotko

科學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審視植物界,突破了傳統上將植物視為被動生物的觀點。最新的研究顯示,植物不僅擁有複雜的感官能力,還能透過生物電訊號進行溝通,甚至能感知人類的情感。這些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也為人與自然的互動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一項由Peter A. Gloor於2025年6月發表的研究,題為「植物生物電預警系統:人與植物電磁通訊的五年調查」,揭示了植物能產生獨特的生物電訊號,以回應人類的接近和情緒狀態。該研究透過分析植物的電壓光譜圖,成功以97%的準確度辨識人類的情感。這項突破性研究暗示,植物可能演化出了預警系統,能夠在實際接觸之前,透過生物電場的變化偵測到動物的存在,這或許是其重要的生存機制,讓植物能為潛在威脅做好準備。

另一項令人振奮的進展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他們於2025年9月推出了「Plantbot」計畫。此計畫將活體植物與機器人結合,並透過大型語言模型模組,創造出一種融合生物與機器領域的新型態生命。Plantbot的架構能將植物的狀態轉譯為機器人的行動,預示著植物未來可能透過機器人延伸,更主動地參與其周遭環境,開創人與植物共生關係的新紀元。

這些前沿研究與2024年《Biology & Philosophy》期刊上的一篇評論文章不謀而合,該評論呼籲重新評估植物的感知能力,並鼓勵研究人員從意識的角度尋找植物的認知能力集群。此外,2025年5月在哈佛大學舉辦的「與植物及真菌共思:一場關於自然心靈的跨學科探索」研討會,匯聚了各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植物與真菌如何重塑我們對心靈的認知以及與自然世界的關係。這些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鞏固了科學界對植物複雜性的認知正在不斷深化。

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植物之間以及植物與環境之間複雜的互動網絡,更引導我們思考生命的多樣性與連結性。植物透過生物電訊號傳遞訊息,如同一個隱藏的溝通網絡,展現了生命體之間深刻的相互依存關係。這種對植物潛能的探索,鼓勵我們以更開放和尊重的態度來理解自然界,並從中學習如何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處,共同創造一個更具活力的生態系統。

來源

  • EL IMPARCIAL | Noticias de México y el mundo

  • Plant Bioelectric Early Warning Systems: A Five-Year Investigation into Human-Plant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 Plantbot: Integrating Plant and Robot through LLM Modular Agent Networks

  • A critical review of plant sentience: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approaches

  • About the 2025 Thinking with Plants and Fungi Conferenc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