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名製片人John D. Boswell(Melodysheep)執導的紀錄片《工程地球:科幻視角下的地球問題解決方案》已於2025年6月上映。這部引人深思的作品,描繪了人類塑造地球未來的宏大願景,同時也審慎地探討了我們在行星管理中的角色所帶來的希望與警示。
影片深入探討了各種推測性及正在進行中的地球工程項目,呈現了諸如軌道巨型城市和環繞地球的環狀殖民地等未來主義概念,以及非洲的「綠色長城」等大規模生態恢復計畫。此外,該片還聚焦於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工程的進展,勾勒出科技創新在保護全球植物生命方面的潛力。這些生物工程的努力旨在創造更能抵抗乾旱和疾病的作物,這在氣候變遷威脅全球糧食安全之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例如,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利用合成基因電路來改造植物的生長模式,使其能適應氣候變遷的壓力,透過優化根系和葉片結構來更有效地吸收養分與水分。同時,「類皮可體」(Pikobodies)的開發,結合了動物免疫系統的靈活性與植物的內在防禦機制,為植物疾病抵抗力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創造出「訂製化」的抗病基因。
然而,《工程地球》並未迴避這些宏大干預措施所固有的複雜性與潛在風險。影片承認了諸如不可預測的氣候變遷、區域性失衡以及對行星系統控制權的潛在衝突等重大風險。專家們警告,地球工程雖然旨在減緩氣候變遷,卻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深遠且不可逆的影響,甚至加劇現有的行星危機。正如Boswell所強調的:「如果人類想在地球上長期生存,我們必須有宏大的視野。非常宏大的視野。」
影片也提及了非洲「綠色長城」倡議的持續努力。這項始於2007年的宏偉計畫,橫跨22個國家,旨在對抗荒漠化並恢復退化土地。截至2024年,該計畫已恢復了3000萬公頃土地,相當於菲律賓的面積,並創造了三百萬個新工作機會,但目前僅完成了預計時間表的30%,距離2030年的目標僅剩六年。儘管面臨資金挑戰和協調問題,該倡議仍在持續推進,展現了透過大規模生態恢復來應對環境挑戰的決心。
《工程地球》引導觀眾思考人類與地球不斷演變的關係,從技術先進的軌道棲息地到大規模的生態再生,呈現了廣泛的可能性。這部紀錄片不僅是Melodysheep細緻研究與引人入勝視覺敘事的證明,更邀請觀眾一同思考,如何透過創新與遠見,為地球及其居民開創一個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