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大衛城近期出土了一枚極為罕見、鑄有埃及女王貝倫妮絲二世肖像的金幣,這項重大發現為理解耶路撒冷在希臘化時期的地位提供了關鍵線索。這枚金幣由以色列文物局(IAA)領導的考古團隊於2025年8月發掘,其年代可追溯至約2200年前。
這枚四分之一德拉克馬金幣,含金量接近純金,是在貝倫妮絲二世的丈夫托勒密三世(Ptolemy III)統治期間(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41年)鑄造的。據悉,全球僅存約二十枚此類金幣,而在此次發現之前,所有同類金幣均在埃及出土。這次在耶路撒冷發現金幣,確立了托勒密王朝與耶路撒冷之間獨特的聯繫,並挑戰了學界先前認為在第一聖殿被毀後,耶路撒冷僅是個小型聚落的觀點。
金幣正面描繪了貝倫妮絲二世戴著頭飾和面紗,佩戴項鍊,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宏偉氣勢。背面則是一枚象徵豐饒的豐饒角,兩側點綴著星星,並刻有希臘文「貝倫妮絲女王」。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金幣上使用了「Basilisses」(女王)的稱號,這是托勒密王朝早期女王被正式承認並擁有獨立地位的罕見實例之一,暗示了貝倫妮絲二世在當時政治上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金幣由挖掘者Rivka Langler在Givati遺址進行例行土壤篩選時發現。Langler形容發現金幣的瞬間令人難以置信,稱這是她兩年來一直在等待的特殊發現。學者們推測,這枚金幣可能鑄造於亞歷山大港,並可能作為第三次敘利亞戰爭(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41年)後返鄉士兵的薪餉一部分。這場戰爭是托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之間的一場重大衝突,兩者皆為亞歷山大大帝繼業者帝國的延續。
貝倫妮絲二世與塞琉古王朝的聯繫對猶太歷史尤為重要。塞琉古王朝後來出現了安提阿古四世·伊皮法尼斯(Antiochus IV Epiphanes),他因迫害猶太教和褻瀆聖殿而聞名,並引發了馬加比起義。第三次敘利亞戰爭中托勒密王朝的勝利,是托勒密與塞琉古之間長期對抗的早期階段,深刻影響了猶太地區後來在塞琉古統治下的經歷。
以色列文物局貨幣學部門主管Robert Kool博士和以色列博物館考古學首席館長Haim Gitler博士強調了此次發現的稀有性和重要性。他們指出,這是首次在科學考古發掘中發現此類金幣,為耶路撒冷在希臘化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其在第一聖殿毀滅後重新獲得地位提供了關鍵證據。大衛城挖掘總監Yiftah Shalev表示,這項發現與先前關於耶路撒冷在波斯和早期希臘化時期相對弱勢的假設相悖,並指出這類金幣的發現表明耶路撒冷在波斯時期已開始復甦,並在托勒密統治下不斷發展,與區域政治經濟網絡緊密相連。
以色列遺產部長Amihai Eliyahu評論道,耶路撒冷持續帶來驚喜,這枚金幣照亮了城市歷史上一個關鍵的篇章,並表達了能夠發掘並重新連結這座城市兩千年歷史的榮幸。這枚貝倫妮絲二世金幣將於九月初在年度大衛城研究會議上首次公開展出,並將與同期挖掘出的其他金器一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