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北部米佐拉姆邦靠近曼尼普爾邦邊界的地帶,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揭示了該地區悠久的歷史。位於諾斯卡瓦萊克村附近的廷夸格森林深處,一個隱蔽的洞穴中出土了人類遺骸,其年代可追溯至十三至十四世紀。這項發現是由一位當地村民偶然發現,並引起了印度藝術與文化遺產國家信託基金會(INTACH)米佐拉姆分會的注意。遺骸發現於一個高約五十英尺的陡峭懸崖上的洞穴內,地理位置隱蔽且難以到達。
為了確定遺骸的確切年代,INTACH米佐拉姆分會將樣本送往美國佛羅里達州的Beta Analytic實驗室進行碳十四定年分析。實驗結果證實,這些遺骸的年代介於公元一二六零年至一三二零年之間,距今超過七百五十年的歷史。此次發掘不僅發現了人骨,還伴隨有破碎的陶器碎片,為研究當時的物質文化提供了線索。Beta Analytic是全球領先的放射性碳定年機構,其科學分析為此發現提供了堅實的年代學依據。該洞穴位於海拔約一二二八公尺的高度。
INTACH米佐拉姆分會的召集人林桑加表示,此次發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為深入了解米佐族群的起源和遷徙模式提供了關鍵線索。他指出,這些遺骸的年代比先前在米佐拉姆邦發現的最古老遺骸(例如在坎普爾區萬吉亞遺址發現的,可追溯至公元一四八五年)早了大約兩百年。這項發現挑戰了先前關於米佐人進入該地區時間點的普遍認知,暗示著該地區可能存在更早期的定居者或更複雜的歷史發展脈絡。為進一步釐清這些個體的身份和來源,科學家們計劃進行DNA定序分析,以揭示更多關於早期定居者的祖源和遷徙路徑的資訊。
米佐拉姆邦的考古學研究近年來逐漸深入,先前在萬吉亞等地的發掘已揭示了該地區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此次廷夸格洞穴的發現,不僅是米佐拉姆邦最古老的人類遺骸記錄,更為理解該地區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早期人類的互動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視角。這項發現鼓勵我們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歷史的連續性,認識到每一個時代的遺存都是後續發展的基石,共同編織出人類文明豐富多彩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