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兩萬六千年:格陵蘭地殼變動挑戰單純的冰層消融模型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一項針對格陵蘭島地殼水平運動進行的詳盡分析,時間跨度長達 26,000 年,正促使科學界重新評估這塊巨大冰蓋與其下方陸地之間的相互作用模式。這項全面的地球物理學研究,超越了對即時表面現象的觀察,旨在揭示長期以來地質構造的反應機制。

研究人員的數據基礎,來自過去二十年間在格陵蘭島上策略性部署的 58 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測站所收集的高精度測量結果。這些固定的監測點持續追蹤著島嶼的整體空間位移、微小的基岩海拔變化以及冰層質量的波動。這項研究的關鍵發現,顛覆了人們對於「當前快速融冰是地殼向外伸展的唯一驅動力」的簡單假設。相反地,數據顯示,在許多重要區域,深層的構造力正積極地將地殼向內拉扯,產生一種「收縮」效應,部分抵消了預期的向外回彈現象。

這種複雜的動態,突顯了即時氣候影響與深層地質慣性之間巨大的相互作用。格陵蘭和南極的冰蓋儲存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可利用淡水,因此,該地區的任何變動都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義。除了地質構造的敘事外,冰層消融加速的趨勢也得到了證實。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管理的衛星監測數據證實,格陵蘭每年平均流失約 2660 億噸冰,這種消耗主要由海洋和大氣暖化所驅動,並直接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冰層流失的緊迫性,在 2025 年 5 月 15 日至 5 月 21 日期間襲擊格陵蘭的破紀錄熱浪中得到了強調。在那段時間裡,冰層融化的速度比長期平均值快了 17 倍,對全球的洪災風險造成了急劇且直接的影響。這種對深層時間尺度的地質繪製,成為現代科學至關重要的校準工具。鑑於格陵蘭島上即使被視為固定的參考點也存在緩慢的漂移,因此理解這些陸地運動對於精確的測量和導航至關重要。

此外,被稱為「冰期均衡調整」(isostatic adjustment)的地質過程——即地殼對冰川負載和卸載的反應——顯示,在某些地區,由於冰層移除所驅動的隆起速度每年可達數毫米。這個因素對於正確解讀 GNSS 測量數據至關重要。這些綜合發現闡明了巨大陸塊對快速環境變化所產生的深刻、多層次反應,強調我們必須持續且警惕地進行觀測,才能完全掌握不斷演變的動態及其對全球帶來的深遠影響。

來源

  • uol.com.br

  • National Geographic Brasil

  • UOL Ecoa

  • O Globo

  • Nações Unidas no Brasil

  • Instituto Humanitas Unisino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跨越兩萬六千年:格陵蘭地殼變動挑戰單純的冰層消融模型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