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固體內核確認,挑戰先前假設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來自美國與中國的跨國研究團隊,透過分析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傳回的地震數據,已證實火星內部確實存在一個固態的內核。這項發現顛覆了先前對火星內部結構的普遍認知,並為理解這顆紅色行星的演化歷程提供了關鍵線索。

「洞察號」探測器在2018年至2022年間記錄了超過1,300次火星地震。科學家透過分析地震波穿過火星核心時的傳播模式,特別是識別出能穿透或反射自固體核心邊界的特定地震波,成功繪製出火星內部的結構圖。研究結果顯示,火星的核心並非如先前猜測般完全由液態金屬組成,而是在其中心擁有一顆半徑約600公里的固體球體,外圍則環繞著一層液態外核。

這項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火星的固體內核與地球的內核在結構比例上極為相似,約佔火星總半徑的五分之一。進一步的成分分析顯示,火星內核不僅由鐵和鎳構成,還可能富含約12%至16%的硫、6.7%至9%的氧,以及最高達3.8%的碳等輕元素。這種成分組合與地球核心的組成有著顯著的共通之處。

此發現對於解釋火星磁場的演變具有深遠意義。科學家們推測,火星曾擁有一個強大的全球性磁場,但如今僅留下地殼中的磁性殘跡。固體內核的形成及其結晶過程,被認為是驅動火星早期發電機效應(dynamo effect)的關鍵,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核心活動的減弱或停止,可能導致了全球磁場的消失。這也解釋了為何火星如今無法有效抵禦太陽風的侵蝕,進而影響了其大氣層的保存與地表環境的演變。

這項研究不僅是行星科學領域的一大進展,更為我們深入理解行星形成、內部結構演化以及磁場生成機制提供了寶貴的視角。透過「洞察號」任務的數據,科學家們得以一窺火星深處的奧秘,這也為未來探索其他類地行星的內部結構與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基準。

來源

  • The Daily Star Lebanon

  •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ientists reveal solid inner core in Mars

  • Mars has a solid core, resolving a longstanding planetary mystery, according to new study

  • NASA Marsquake Data Reveals Lumpy Nature of Red Planet’s Interior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