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惠拉省巴拉亞市的La Cascabel峽谷,一項重要的地質研究揭示了約4.7億年前,也就是奧陶紀時期,該地區曾被一個受潮汐影響的淺海所覆蓋。這項由哥倫比亞國家大學地質學家Carlos Ernesto Rodríguez領導的研究,為理解哥倫比亞的地質歷史及其與岡瓦納超大陸的聯繫提供了寶貴線索。
Rodríguez及其團隊在峽谷和露頭進行了數月的探索,收集了41份岩石樣本。透過岩石顯微鏡和X射線衍射分析,證實了該地區的沉積作用主要受潮汐過程影響,形成了現今可見的疊加岩層。這些岩石屬於Venado組,其年代可追溯至奧陶紀(約4.85億至4.44億年前),這是一個溫暖、淺海且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時代。當時的海洋中遍布著三葉蟲和腕足類等生物,牠們的遺骸鋪滿了海底。
研究的關鍵在於發現了微體化石,特別是像*Adorfia hoffmanensis*和*Coryphidium bohemicum*這樣的殼狀化石(acritarchs)。這些發現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將沉積物的年代精確到上弗洛安-大平洋階,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Venado組年代學的爭議。*Coryphidium bohemicum*這類微體化石,在奧陶紀早期至中期,是環岡瓦納古地理省的重要指標,為描繪當時的生物地理分佈提供了獨特視角。
這次發現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一個與今日截然不同的惠拉。這裡不再是咖啡種植園,而是充滿原始海洋生命的淺海。這項研究不僅拓展了科學知識的邊界,也為當地社區與這片土地的深層歷史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研究指出,這些岩石曾承受接近200°C的溫度,這種條件轉變了其礦物成分,但卻奇蹟般地保存了沉積特徵,有助於將Venado組與哥倫比亞其他先前被誤歸類的變質岩區分開來。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次發現也呼應了奧陶紀時期地球上的一場「大奧陶紀生物多樣化事件」。這是一個生命形式經歷了巨大演化和擴展的時期,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奠定了基礎,幾乎所有現代海洋無脊椎動物的門類都在此時期出現,魚類也開始興起。這場生命演化的浪潮,展現了地球生命系統的韌性和創造力。
雖然Venado組本身可能沒有直接的經濟價值,但其科學意義卻是無可估量的。它豐富了我們對古生代時期全球海洋環境的理解,填補了哥倫比亞地質圖譜中的空白,並將該地區與古老的構造動力學聯繫起來。這項研究的成功,離不開哥倫比亞國家大學的機構支持以及當地社區的合作。Rodríguez強調了認識哥倫比亞地質遺產的重要性,因為它們是理解地球深層歷史的一扇窗口。未來的研究將繼續在惠拉及哥倫比亞其他地區展開,有望揭示更多微體化石,重構更完整的古地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