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們近日宣布,在英國懷特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恐龍物種,命名為「劍龍」(Istiorachis macarthurae)。這個物種生活在大約一億兩千五百萬年前的早白堊紀時期。化石由一位來自樸茨茅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博士生發現,並以表彰英國著名帆船運動員艾倫·麥克阿瑟(Dame Ellen MacArthur)的卓越成就而命名。
劍龍的化石殘骸包括了脊椎骨、肋骨和部分骨盆,其中脊椎骨的特徵是神經棘(neural spines)異常地長,這表明牠們的背部和尾部可能像其他的禽龍類恐龍(iguanodontians),例如「帆龍」(Ouranosaurus),擁有類似帆的結構。科學家們對於這種帆狀結構的確切功能仍有爭議,提出的理論包括用於調節體溫或儲存脂肪。然而,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這種結構可能用於視覺信號傳遞,尤其是在求偶展示中,這與現代爬行動物中雄性通常擁有更顯著的帆狀結構以吸引配偶或威懾對手的現象相似。
懷特島以其豐富的古生物學遺產聞名,這次劍龍的發現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懷特島的早白堊紀地層,特別是韋塞克斯組(Wessex Formation),是歐洲最多樣化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過去幾年,研究人員已在此地發現了包括劍龍在內的數種新的禽龍類恐龍,這顯示了該地區在早期恐龍演化中的重要性。劍龍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禽龍類多樣性的理解,也突顯了博物館館藏對於持續科學研究和演化探索的寶貴價值。
劍龍的體型估計約為一噸,與一頭美洲野牛相當,身高約兩公尺,這顯示了早期白堊紀時期該地區生態系統的豐富性與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