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獨特覓食技巧揭秘:胸鰭是關鍵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一項新研究揭示,座頭鯨是唯一能夠進行高強度轉彎的鬚鯨,這項技巧是其標誌性的泡網覓食策略的關鍵。這項研究突顯了這種驚人行為背後的特殊生物力學。

由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卡梅倫·內梅斯(Cameron Nemeth)領導的研究發現,座頭鯨巨大的胸鰭是其高效轉彎的關鍵。這些胸鰭能夠產生近乎一半所需轉彎力的能量,使得泡網覓食技術對牠們來說在能量上是可行的。研究人員透過結合無創吸盤標籤和無人機數據,精確量化了執行此動作所需的轉彎性能。內梅斯指出,雖然座頭鯨的胸鰭能增強其機動性並不令人意外,但令人震驚的是,在數千次不同行為狀態下的轉彎中,沒有其他鯨魚物種能達到創造泡網所需的轉彎性能。其他鯨魚物種即使在生理上能夠進行類似轉彎,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這使得該策略在能量上不切實際。

座頭鯨的胸鰭不僅用於覓食,還具有其他功能。這些鰭的緣部有結節,有助於減少阻力並增加升力,從而提高游泳和跳躍等複雜行為的機動性。此外,胸鰭內的血管有助於調節體溫,在寒冷水域中保持熱量,在溫暖環境中釋放熱量。牠們的胸鰭也用於觸覺互動和溝通,例如拍打水面發出聲音。座頭鯨的胸鰭結構被認為是為了產生升力而設計的,其翼狀的平面圖和帶有結節的前緣,使其能夠在較大的攻角下保持升力,這與其獨特的覓食行為高度相關。

這項發現對夏威夷尤其重要,因為座頭鯨會遷徙到夏威夷附近水域進行繁殖和育幼,在此期間牠們並不進食,而是依靠在阿拉斯加等地的覓食季中積累的脂肪儲備。了解牠們覓食方法的效率對於評估牠們在夏威夷水域停留期間的健康和能量需求至關重要。每年約有 10,000 頭座頭鯨從阿拉斯加遷徙至夏威夷溫暖的水域,進行繁殖和育幼,這段長達 3,000 英里的旅程是哺乳動物中最長的遷徙之一。在夏威夷期間,牠們依賴脂肪儲備來維持生命,這使得牠們能夠專注於繁殖和撫養幼鯨,而無需尋找食物。這項研究強調了懷孕母鯨在禁食期間的能量需求,特別是在懷孕的最後三分之一階段,這段時間的能量需求顯著增加,凸顯了牠們在遷徙期間的脆弱性。

來源

  • KHON2

  • University of Hawaiʻi System New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