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ji Alam獎項表彰生態守護者的堅韌貢獻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在當前全球環境變遷的宏大背景下,馬來西亞的生態保育工作持續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近期舉辦的「Biji Alam Awards 2025」便是一次對此精神的肯定,該獎項旨在表彰那些在中期職涯中,持續推動關鍵保育項目的本土工作者,為社會注入積極能量。此獎項由一群關心馬來西亞自然環境的專家與公民團體於2024年創立,目的在於為長期默默耕耘、常面臨資源困境的保育工作者提供實質支持與能見度。

本次頒獎典禮上,兩位傑出的馬來西亞生態守護者——Dr. Nur Munira Azman 與 Dr. Nurzhafarina Othman,各自榮獲了象徵高度肯定的「傑出馬來西亞自然保育獎」,每人獲得三萬五千令吉的獎金,以嘉勉他們在各自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此外,關注吉隆坡都會區綠色空間的「武吉加拉之友」(Friends of Bukit Kiara, FoBK),也獲得了一萬令吉的專案補助金,用於推動其在城市生態保育上的努力。

Dr. Azman 的「馬來西亞半島岸鳥保育專案」(Shorebirds Peninsular Malaysia Project, SPMP)聚焦於檳城德魯阿爾德瓦-瓜慕達(Teluk Air Tawar-Kuala Muda, TAT-KM)海岸線的遷徙水鳥。這片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上一個至關重要的中途停歇站,每年吸引著估計高達五千萬隻鳥類在此停留、覓食與休息,其生態重要性極高。Dr. Azman 的工作包含持續監測鳥類數量與多樣性,並透過生態旅遊工作坊與當地漁民深度交流,旨在爭取官方將此地正式認定為遷飛區的一環。這片約五百公頃的紅樹林與潮間帶,同時也是水獺、猴子和螃蟹的棲地,並為海洋生物提供育幼場所。

與此同時,在沙巴,Dr. Othman 領導的組織「Seratu Aatai」(在雙溪語中有「心意相通」之意),致力於促進婆羅洲象與人類在下京那巴當岸(Lower Kinabatangan)地區的和諧共存。婆羅洲象的數量已少於一千五百頭,棲地破碎化是其生存面臨的嚴峻挑戰,尤其在種植園擴張的區域,僅存的森林覆蓋率極低。Dr. Othman 的方法著重於教育社區與農民了解象群的行為模式,以減少衝突,並鼓勵油棕業者採取對大象友善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Dr. Othman 曾因其保育貢獻,在四月榮獲了被譽為「綠色奧斯卡」的惠特利獎(Whitley Award)。

FoBK 則因其在保護武吉加拉聯邦公園(Bukit Kiara Federal Park)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奉獻而獲獎,他們透過公民科學與公眾參與,守護著這座城市重要的「綠色之肺」。這些獲獎者的努力,體現了一種深刻的洞察:外部環境的穩定與和諧,源於對生命細微脈動的尊重與對彼此生存空間的共同承擔。透過科學的觀察與真誠的溝通,人類與自然界得以在共享的土地上,共同編織出更具韌性的未來藍圖。

來源

  • The Star

  • The Edge Markets

  • Friends of Bukit Kiara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