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帕拉州已正式將亞馬遜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和西印度海牛(Trichechus manatus)列為無形自然文化遺產,此舉透過2025年第11171號法律確立。這項殊榮肯定了這兩種海牛對該地區生態、文化及社會環境的重要性,並預示著相關保育計畫將獲得政府在投資、夥伴關係及合作協議上的優先支持。
為確保海牛的永續生存,帕拉州政府將與公民社會組織、大學及國內外機構合作,共同為海牛的保護與保育行動尋求資金並推動實施。Bicho D'Água研究所所長Renata Emin強調,這項認證是對海牛物種價值的根本性認可,也是對為保護亞馬遜 fauna 所付出努力的肯定。她指出,海牛在亞馬遜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平衡水生植被、維持河流健康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是種子傳播的關鍵媒介,有助於提升亞馬遜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尤其在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的當前。
為進一步優化對海牛的救援工作,並應對該區域已顯現的人口下降趨勢,位於馬拉若島蘇阿雷的新海牛適應設施正在建設中。這個佔地500平方公尺的設施預計於2025年11月啟用,最多可容納八隻海牛。該項目由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秘書處(SEMAS)支持,旨在為海牛提供一個安全、專業的康復環境。
近期在聖克魯斯杜阿里進行的亞馬遜海牛幼崽救援行動,是公部門、非政府組織與當地居民協作精神的體現。這些共同努力不僅展現了帕拉州對海牛保育的承諾,也深刻體現了海牛在亞馬遜生物多樣性及文化認同中的關鍵地位。海牛的保育不僅是物種的延續,更是對整個亞馬遜生態系統健康與文化傳承的承諾。儘管海牛在巴西的族群數量曾因過度捕獵而大幅減少,甚至被列為瀕危物種,但透過這些積極的保育措施與文化認同的提升,人們正努力扭轉這一局面,讓這些溫柔的海洋巨獸得以在牠們的家園中繼續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