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於2025年10月正式確立了在外貿營運中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結算的法律地位。此舉標誌著一項關鍵性的進展,將該國國際金融互動帶入新的思考框架。這項決策將2025年9月啟動的「實驗性法律制度」(ЭПР)正式化。財政部長安東·希盧安諾夫公開表示,此項合法化措施旨在規範商業領域早已盛行的做法,即透過加密市場支付進口費用和轉移資金。面對現有的國際限制,這項務實的回應旨在確保外部支付管道能夠持續順暢運作。
儘管這項新規定有助於減輕制裁帶來的壓力,但監管機構強調,嚴格控制仍是首要任務。為了將波動性及潛在濫用行為的風險降至最低,當局引進了一套嚴密的監督體系。俄羅斯金融監測局(Rosfinmonitoring)將負責確保反洗錢(AML)和了解客戶(KYC)標準得到遵守。在新體系下,所有交易都必須透過受中央銀行直接控制的受監管基礎設施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合法化僅限於對外經濟活動;國內的加密貨幣流通依然遭到禁止,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保護盧布幣值穩定的明確目標。
中央銀行副主席弗拉基米爾·奇斯秋欣透露,當局正在考慮允許銀行參與數位資產交易的可能性,但同時將實施嚴格的資本要求和準備金規範。此一策略性舉措不僅是為了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也有助於鞏固與未加入制裁行列的夥伴國之間的關係,例如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等。透過提供受控的加密貨幣通道,俄羅斯正在尋求與全球貿易夥伴建立更具韌性的金融聯繫。
在受控交易合法化的同時,總檢察長辦公室也正加緊打擊非受監管的活動。總檢察長亞歷山大·古特桑於10月21日宣布,正在研擬相關立法規範,以確立對非法組織數位貨幣流通的責任,包括將其沒收並收歸國有。這明確劃分了受批准的外貿活動與非受監管活動之間的界線,凸顯了俄羅斯體系正努力適應外部挑戰,並將障礙轉化為發展自身金融架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