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最近完成了一項近年來規模最為宏大的研究,專門探討財富積累與生命長度之間的密切關係。研究結果極具啟發性:那些在中年時期累積了更多財務資源的人,往往擁有更長的壽命。
這項成果發表於《JAMA Health Forum》期刊,研究對象涵蓋了5400名平均年齡約47歲的成年人,以及他們近2500名兄弟姐妹。在長達24年的追蹤期間,研究人員持續監測了參與者的死亡率指標、收入水平、健康狀況以及累積的資產。
當研究人員對比在相似環境中成長的親屬配對時,發現了一個關鍵現象:即使是親兄弟姐妹之間,財務穩定性更高的一方,其壽命也更長。這項發現排除了「有錢人能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這種簡單的解釋。它揭示了更深層次的聯繫:財富作為一種內在與外在穩定的要素,直接影響著身體機能。
該研究的首席作者埃里克·法恩古德(Eric Feingood)指出:「透過比較同一家庭內的兄弟姐妹,我們獲得了有力的證據,證明財富積累與預期壽命之間確實存在關聯。因為這種分析方法,能夠將他們共同擁有的所有生活環境和生物學特徵納入考量。」
科學家們強調,這裡所指的「財富」並非僅僅是金錢本身。它代表著一種韌性與安全感,能夠有效降低慢性壓力。而慢性壓力,正是導致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項研究同時揭示了財務不平等如何造成壽命長短的不平等。根據美國早期的全國性觀察數據顯示,在最富有和最貧窮的百分之一人口之間,壽命差距在男性中高達15年,在女性中則超過10年——且這個差距仍在不斷擴大。
超越經濟學的視角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這些數字。它們既可以被視為對社會不公義的提醒,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簡單真理的反映:一個人用心與關懷所創造的一切,都將成為他生命中的堅實支柱。
財務上的富足並非最終目的,它更像是一種內在組織能力的體現。能夠在外部建立起穩定結構的能力,源於內在的和諧。當一個人對未來充滿信心時,他的身體就不再需要處於「生存模式」的應激狀態。屆時,他才能真正地、活出生命本來的面貌。
結論的啟示
現代科學再次證實了古代哲學憑直覺早已知曉的道理:豐盛,是生命的自然狀態。
在有秩序、懂得感恩,並對能量(無論是金錢、時間還是注意力)抱持著覺知態度的環境中,穩定性便會誕生。而這種穩定性,正是讓生命得以長久、平靜且充滿活力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