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作為人類的親密伴侶,其行為常引發飼主的好奇。與狗不同,貓咪保留了許多野性本能,即使在家中,牠們依然展現出狩獵者的特質。抓撓家具、偏好夜間活動、持續梳理毛髮等日常行為,皆源於其天性。其中,貓咪舔舐主人的行為,獸醫卡洛斯·古鐵雷斯(Carlos Gutiérrez)提出了四種主要解釋。首先,舔舐是貓咪從幼貓時期就保留的行為,母貓透過舔舐加強與幼貓的連結,此習慣延續至成年。貓咪舔舐人類,可能是在與同群成員互動,表達信任與喜愛,類似於「互相梳理」(allogrooming)以建立社會連結、傳遞氣味並增強群體歸屬感。研究顯示,互相梳理有助於貓咪減輕壓力,恢復平靜,此行為亦可能轉移至與人類的互動上。
其次,部分貓咪因好奇心而舔舐,牠們可能被皮膚上的汗水鹽分或殘留的乳液、面膜等產品吸引。貓咪的舌頭上有微小的倒鉤(乳突),有助於梳理毛髮並感知世界,透過舔舐收集皮膚資訊。再者,舔舐也是一種自我安撫行為。對環境變化敏感的貓咪,在感到不安或壓力時,可能過度舔舐自己或照顧者,將人類視為安全的避風港。這種「替代行為」透過釋放腦內啡來幫助貓咪舒緩壓力。最後,舔舐是強化社會連結的姿態,除了清潔,也加強群體成員關係。貓咪舔舐主人,是在鞏固信任連結,此行為與幼貓時期的「踩奶」動作相似,顯示牠們與人類之間存在深厚的情感連結。若貓咪出現過度舔舐導致毛髮脫落或皮膚問題,應諮詢獸醫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