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批評之後,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修改了其關於小學印地語教學的政策。 最初的決定強制規定印地語為第三語言。 6 月 17 日星期二發布的修訂後的指導方針允許馬拉地語和英語教學學校的學生在某些條件下選擇另一種印度語言而不是印地語。
根據更新後的政府決議 (GR),如果一個班級至少有 20 名學生提出要求,學校必須提供另一種語言的教師。 如果選擇另一種語言的學生少於 20 人,則該科目將在網上教授。 2024 年國家課程框架 - 學校教育規定,印地語通常是馬拉地語和英語教學學校 1 至 5 年級的第三語言。
新政策旨在提供更大的語言靈活性,同時保持課程的核心結構。 馬拉地語和英語以外的教學媒介的學校將繼續教授三種語言:教學媒介、必修馬拉地語和英語。 這種結構與國家課程框架的建議相符。
最初將印地語定為必修課的決定在 4 月引發了抗議,馬哈拉施特拉邦建設黨 (MNS) 等反對黨反對「強加」印地語。 邦學校教育部長達達·布斯回應稱,他擱置了最初的命令,並承諾進行修訂。 新政策反映了一種更具包容性的方法,允許語言選擇,同時保留馬拉地語作為必修科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