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NYU)的最新研究顯示,遠距和混合工作模式的興起,正深刻影響著市民的參與方式,特別是在城市環境保護行動方面。該研究聚焦於皇后區的社區堆肥和園藝計畫,發現彈性的工作時間安排,讓更多人能夠將志工服務融入其職業生涯中,設計師、學術界人士和媒體專家等專業人士,利用在家工作的便利性,積極投入生態保育工作。
透過Slack和Zoom等數位工具的協作與管理,這些環保行動有效地將數位工作文化與實際的環境行動結合,不僅加強了社區聯繫,也促進了地方永續發展的努力。研究指出,許多參與者表示,參與環境項目也是為了對抗遠距工作帶來的孤立感和螢幕疲勞,將「螢幕時間」轉化為「綠色時間」。紐約大學瑪格麗特·傑克(Margaret Jack)教授強調,彈性工作時間和對離線互動的需求,是促使人們投身社區環保行動的重要因素。
然而,研究也揭示了參與上的差異性。工作彈性、時間可得性以及數位素養等因素,對某些人來說構成了參與的障礙。該研究強調,建立包容性的數位公民系統,以適應多元化的工作安排和技術熟練度至關重要。這與城市生態倡議面臨的經濟壓力息息相關,例如研究中提到的社區花園因私人開發而面臨關閉的危機,凸顯了在不斷演變的工作模式下,重新構想城市永續發展的迫切性。
隨著混合工作模式在全球日益普及,理解並支持這些新型態的城市參與方式,對於建構永續且包容的城市未來至關重要。研究主張,城市應同時具備數位連結性與深厚的社區根基,以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