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法国国民议会就总理弗朗索瓦·巴伊鲁的政府举行了不信任投票。投票结果显示,364名议员反对政府,194名议员支持,巴伊鲁因此提出辞职。
巴伊鲁于2024年12月13日接替前任米歇尔·巴尼耶上任,但他面临着巨大的反对浪潮。其政府提出的440亿欧元的赤字削减计划,包含取消公共假日和对养老金领取者征税等措施,引发了广泛争议。包括国民联盟、社会党、绿党和不屈服法兰西在内的反对党派,此前已明确表示将投票反对不信任案,这种广泛的反对最终导致了政府的垮台。
此次辞职标志着法国政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考虑下一步行动之际,法国财政政策的未来走向仍不明朗。巴伊鲁政府的辞职也引发了对法国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担忧。分析人士指出,新政府的组建将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如何平衡财政整顿与社会福利需求方面。
法国的政治格局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不确定时期,市场和民众都在密切关注后续的政治动向以及新政府的经济和社会议程。此次事件也凸显了法国国内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向上的深刻分歧。巴伊鲁政府试图通过财政紧缩来应对国家债务,但这些措施触及了许多民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公共假日和养老金方面。这些政策的调整,虽然旨在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
法国政治的未来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政府能否有效弥合这些分歧,并找到一条既能实现财政可持续性,又能回应民众关切的道路。法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与此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