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于2025年9月19日投票决定重新实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此举标志着对2015年伊朗核协议(JCPOA)的重大挫折。此前,欧洲三国(法国、德国和英国)认为伊朗未能遵守协议条款,特别是涉及铀浓缩和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合作方面,因此取消了此前的制裁豁免。欧洲三国已于8月底启动了为期30天的“强制恢复”机制,要求伊朗在9月内满足特定条件以避免制裁的自动重新生效。
此次投票结果显示,15个安理会成员国中有9个投票反对维持制裁豁免,4个赞成,2个弃权。根据协议规定,若要阻止制裁恢复,至少需要九票反对。由于未能达到这一门槛,此前暂停的联合国制裁决议将在30天期限结束后自动恢复,对伊朗的铀浓缩活动、武器、金融和航运等方面施加新的限制。伊朗方面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外交部副部长赛义德·哈提卜扎德指责欧洲国家存在“政治偏见”和滥用协议机制,并坚称伊朗提出了“合理且可行的计划”,同时重申其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承诺。
此次安理会投票的结果与此前外交消息人士的预测一致,即维持制裁豁免的决议难以获得九票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也表示,预计国际制裁将在月底前恢复。尽管进行了密集的最后阶段外交斡旋,包括伊朗外交部长提出的“合理且可行的计划”,但欧洲国家认为谈判进展“不严肃”。俄罗斯和中国则反对重新实施制裁,但未能争取到足够的支持。
自2018年美国退出JCPOA并恢复制裁以来,伊朗已逐步停止全面遵守协议,并扩大了核活动和铀浓缩规模。2025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认定伊朗未能履行其保障监督义务。此次制裁的重新实施,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特别是与以色列的关系,并为中东地区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历史数据显示,国际制裁对伊朗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自2012年以来,经济制裁的加剧导致伊朗出口大幅下降,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据估计,每年实施的制裁可能使伊朗出口减少约33%,造成1040亿美元的贸易损失。
此次投票结果也可能对即将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期间的外交努力产生影响,为寻求新的谈判机会提供了背景。此次事件凸显了国际社会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的复杂性与挑战。在制裁恢复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核不扩散目标与地区稳定,以及如何通过建设性对话寻求长远解决方案,将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伊朗的核计划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伊朗声称其核活动仅用于和平目的,但其过去秘密发展核武器项目的历史以及当前铀浓缩活动的加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此次制裁的重新实施,无疑将使通过谈判达成新协议的前景更加渺茫,并可能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