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正式恢复了对伊朗的制裁,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伊朗核计划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前,由于《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到期以及伊朗未能履行其核承诺,安理会启动了“强制性恢复”制裁机制。这些此前根据2015年协议解除的制裁,如今重新生效,涵盖了资产冻结、武器和导弹禁运,以及对伊朗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的严格限制。
此次制裁的恢复是“强制性恢复”机制的直接结果。该机制由英国、法国和德国(E3)于2025年8月28日启动,他们认为伊朗违反了JCPOA的规定。尽管进行了外交斡旋,但安理会未能通过一项阻止制裁恢复的决议,导致制裁自动生效。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些制裁“不公正且缺乏任何法律依据”,并表示伊朗将采取适当措施维护国家利益。他指责西方国家“选择对抗而非合作”,并强调历史证明了胁迫伊朗是无效的。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对E3的行动表示赞赏,称这是“决定性的全球领导力之举”。他重申,美国仍然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并呼吁伊朗接受直接对话。卢比奥强调,制裁的目的是向伊朗领导人传递明确信息,即他们将为核活动承担责任,并指出与伊朗达成一项新的协议仍然是伊朗人民和世界的最佳选择。
此次制裁的恢复对伊朗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伊朗经济已因此前的制裁而承受重压,但联合国制裁的国际合法性进一步加剧了其面临的挑战。伊朗的金融资产将再次面临冻结,武器交易将受阻,弹道导弹计划也将受到限制。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全球企业在伊朗的运营风险,也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制裁的恢复发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报告伊朗铀浓缩活动超出JCPOA限制的背景下。根据IAEA的报告,伊朗目前拥有的浓缩铀数量远超JCPOA规定的上限,且部分已达到接近武器级的纯度。此外,伊朗对IAEA的核查活动也进行了限制,削弱了国际社会对其核计划和平性质的信心。
尽管面临制裁压力,伊朗方面仍表示愿意继续进行外交谈判,但其立场是反对滥用国际机制。俄罗斯和中国曾试图在安理会推动一项决议,以延迟制裁的执行,但未能获得足够支持。此次事件凸显了在核不扩散领域,国际合作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复杂博弈。未来,各方能否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找到一条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路径,将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