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2号样本分析揭示小行星龙宫后期水流活动,重塑早期太阳系水合理论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采集的样本分析显示,该小行星的母体在其形成十亿多年后仍有水流活动。这一发现颠覆了此前认为小行星上的水活动仅发生在太阳系早期阶段的认知。

这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利用了对镏(Lu)和铪(Hf)的同位素分析来确定流体活动事件的年代。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撞击事件导致龙宫母体岩石破裂,并融化了埋藏的冰,使得液态水得以渗透到小行星内部。这次撞击可能也导致了母体的解体,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行星龙宫。

这一持续的水活动表明,类似的小行星可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向地球输送了水,对地球早期海洋和大气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研究人员发现,龙宫样本中的铪-镏同位素比例远高于预期,这暗示了在小行星形成很久之后,流体活动溶解了镏元素。这一“迟来的”水流活动,可能由一次撞击事件引发,该事件融化了埋藏的冰,并打开了岩石的裂缝,为水的渗透创造了通道。这表明碳质小行星可能比之前认为的保留了更长时间的冰,从而可能向早期地球输送了更多水,其量可能是当前模型预测的两到三倍。

隼鸟2号任务于2014年12月3日发射,2018年6月27日抵达龙宫小行星,并在2019年进行了两次采样,于2020年12月6日将样本舱送回地球。 此次任务不仅收集了比预期多50倍的样本(总计5.4克),还通过创造人造陨石坑来获取了地下物质。 这些样本为我们理解早期太阳系的组成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特别是关于地球水的起源和生命起源的线索。

这项研究强调了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在揭示太阳系水历史复杂性以及其在地球宜居环境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性。它挑战了认为小行星水活动仅限于太阳系早期阶段的传统观点,并为我们理解地球早期水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表明构成地球的“原材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湿润得多。

来源

  • Universe Today

  • Isotopic analysis determines that water once flowed on asteroid Ryugu

  • Hayabusa-2 Sample Return Mission Suggests Protracted Wetter Asteroids

  • Asteroid ice discovery may change ideas about origin of water on Earth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隼鸟2号样本分析揭示小行星龙宫后期水流活动,重塑早期太阳系水合理论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