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弹跳的奇观:硅油液滴如何挑战表面张力极限

编辑者: Vera Mo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软界面工程力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流体动力学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重大进展。他们通过实验证实,一滴尺寸仅为1.6毫米的硅油液滴,能够在振动的固体表面上持续弹跳长达五分钟,甚至可能更久。这项在室温环境下进行的实验,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液体与固体相互作用方式的现有认知,揭示了微观世界中一种令人惊叹的“不间断之舞”现象。

与以往需要振动液体浴槽才能实现长时间弹跳的观察结果不同,这项新成就的关键在于使用了原子级光滑的云母固体板作为支撑基底。科学家们发现,液滴的行为模式——无论是像篮球一样有节奏地持续反弹,还是在气垫上快速滑行——完全取决于振动频率和振幅的精确设置。为了从理论上支撑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耦合线性弹簧模型,该模型能够基于液滴自身的形变情况,准确预测其弹跳轨迹。这一具有高度科学严谨性的研究成果,已在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正式发表。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效应可以被视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的动力学类似物。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中,蒸汽在高温表面上形成气垫支撑液滴;而在此处,是由固体基板振动产生的动能,在惊人的长时间内稳定了这种宏观现象。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激发第二球谐模态时,液滴会进入一种特殊的“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液滴的运动被固定在一个薄薄的空气层之上。这充分强调了液体的内部结构以及其自我形变的能力,是维持这种可控“舞蹈”现象的关键因素。

这项发现的实际应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于制药工业等要求极高精度的行业。能够在空气环境中操纵极微小的液体体积,同时避免污染或蒸发风险,为微量配药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作为应用可行性的证明,EPFL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展示了对液滴运动的横向控制。他们利用微小的压缩空气射流构成的“镊子”,精确地引导了液滴的移动方向,有力地证明了主动控制这些微观过程的巨大潜力。

来源

  • Mirage News

  • The tiny droplets that bounce without bursting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