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团队在扭曲三层石墨烯中观测到非常规超导关键证据
编辑者: Vera Mo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在魔角扭曲三层石墨烯(MATTG)中观察到了清晰的非常规超导电性信号,这一发现被视为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进展。该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团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直接的实验证据,证明MATTG确实展现出非常规超导特性,其显著标志是一个独特的V形超导能隙。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上。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巧妙地结合了电子隧穿测量与电输运测量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直接观测到MATTG中的超导能隙。关键的实验数据点在于,当材料表现出零电阻状态时,研究人员清晰地捕捉到了一个独特的V形剖面,这与传统超导体的能隙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此项研究的关键人物包括共同首席作者、MIT的在读研究生Shuwen Sun以及获得博士学位的Jeong Min Park。此外,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Kenji Watanabe和Takashi Taniguchi也作为合作作者参与了研究工作。
这项发现引发了对MATTG超导机制的深刻探究,特别是它是否偏离了传统的超导类型。研究人员基于V形能隙的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这暗示着一种不同且可能更为稳健的配对机制正在起作用。他们推测,驱动这种超导现象的可能是强大的电子相互作用,而非传统理论中常被提及的晶格振动效应。理解这类非常规超导体,如MATTG,对于推动实用化应用,例如实现室温超导体,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超导现象的本质在于电子形成库珀对并能无阻力地流动,然而传统的配对机制相对脆弱。这项研究的背景在于,它为解决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实验支撑:即如何设计和发现具有更高临界温度和更强鲁棒性的超导材料。麻省理工学院的这项工作,通过开发出能够明确识别超导隧穿能隙的新型实验方法,本身就是一项方法论上的突破。
通过对MATTG的研究,研究人员正在为指导未来高温超导体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方向。石墨烯作为一种单原子层碳材料,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可调控性使其成为研究电子相互作用的理想平台。扭曲角度的微小变化,即“魔角”,能够极大地改变材料的电子特性,从而诱导出如超导性这样的奇特量子态。这种对材料结构进行亚原子级精细调控的能力,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焦点。
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是理论上的确认,更是在实验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未来在更复杂的二维材料系统中探索和利用非常规电子配对现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直接测量V形能隙,研究人员实质上为“强关联电子系统”在超导态下的行为提供了确凿的经验证据,这对于推进下一代能源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来源
Technology Org
MIT physicists observe key evidence of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graphene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