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强太阳耀斑和两次日冕物质抛射(CME)合并引发的“食日”太阳风暴于2025年9月1日冲击了地球磁场,导致美国18个州的夜空中出现了绚烂的极光,其可见范围远超往常的南部边界。
此次地磁风暴达到了G2(中等)级别,并有进一步升级至G3(强)级别的可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空间天气预测中心已发布极光观测机会的预警。此次太阳活动发生在当前太阳活动极盛期接近尾声的时期,凸显了太阳表面持续的磁场不稳定性。这类事件可能对通信系统和技术产生影响,并揭示了太阳现象与地球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
此次“食日”太阳风暴的根源可追溯至8月30日,太阳活动区4204(位于太阳赤道附近)爆发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M2.7级太阳耀斑。此次耀斑不仅是太阳表面一次强烈的能量释放,还伴随着一次快速移动的磁化等离子体云——即日冕物质抛射(CME)。最初的分析显示,此次CME直接指向地球,但后续研究表明,在同一次耀斑事件中,太阳连续喷射了两次CME,较快的一次追上并合并了较慢的一次,形成了一个更大、更混乱的等离子体团,即所谓的“食日CME”。
“食日”太阳风暴的形成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即一次日冕物质抛射吞噬了另一次,从而形成一个更大、更具能量的扰动。这种现象可能加剧地磁风暴的强度,并增强极光现象。此次风暴的强度预计将达到G2(中等)级别,并有可能在高峰期升级至G3(强)级别。当这些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时,会激发气体分子,产生壮观的极光,呈现出绿色、紫色和粉红色的绚丽色彩。
此次太阳活动高峰期与太阳活动周的极盛阶段相吻合,这一周期大约为11年,期间太阳黑子和太阳风暴的数量显著增加。尽管专家认为当前太阳活动极盛期可能已接近尾声,但近期太阳活动有所回升,例如在8月底,太阳表面曾出现一个巨大的太阳龙卷风,并持续数日。专家预测,由于太阳磁场的不稳定性,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内,高太阳活动水平可能仍将持续。
虽然此次太阳风暴的强度可能不如某些极端事件,但它依然为公众提供了难得的观赏极光的机会。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直观体现,提醒着我们宇宙的动态以及地球在这宏大图景中的位置。此次事件也再次强调了监测和理解空间天气对现代社会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从通信到导航,再到电力系统,都可能受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