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哈萨克斯坦曼吉斯套地区(Mangystau)的最新科学考察活动,揭示了令人震撼的地貌结构,它们直接印证了曾覆盖此地的广阔特提斯洋(Tethys Ocean)的存在。这些历经数百万年形成的层状斜坡和壮丽峡谷,为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部详尽的地质编年史。在专家高哈尔·叶西尔克波娃(Gauhar Yesirkepova)的指导下,考察队成功记录了沉积物证据,这些证据清晰地表明该区域在远古时期曾深埋于史前海洋之下。
博克蒂山(Mount Bokty)作为哈萨克斯坦的标志性地标之一,展现出由白垩纪石灰岩构成的对称且色彩斑斓的层理结构。这种构造是古代海洋沉积过程直接作用的结果。这些被永久封存在岩石中的物证,诉说着地球持续不断的演变历程。而吉兹库姆峡谷(Kyzylkum Canyons),因其外观酷似多层甜点而得名,则反映了塑造该地区地貌的长期地质活动。这些独特的纹理警示我们,即使是最坚固的结构,也只是物质永恒运动中短暂的表象。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伊比兹蒂赛峡谷(Ybyzty Sai Gorge)。其石灰岩壁上布满了酷似蜂巢的网格状结构。这些精细的纹理完好地保留了距今超过4000万年前沉积下来的海洋生物和矿物质的痕迹。这些发现对于重建特提斯洋盆地的古地理学具有重大意义。
特提斯洋盆地存在了约十亿年之久,它曾是分隔冈瓦纳大陆(Gondwana)和劳亚大陆(Laurasia)的巨大水域。该海洋以古希腊海神忒提斯(Tethys)命名,这一名称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Eduard Suess)于1893年提出,是划分盘古大陆(Pangea)的关键要素。如今,地中海、黑海和里海等大型水域,正是这个古老海洋的残余。
在不远处的托里什谷(Torysh Valley),即曾经的海底,可以发现巨大的石球状结核,其直径最大可达4米。这些地质构造的年龄估计在4000万至6000万年之间,同样属于特提斯洋存在的时期。对这些构造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的大陆是宏大板块分离过程的产物,正是这一过程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从昔日的深海中隆起。曼吉斯套的这些地貌是行星间巨大相互作用的凝固瞬间,促使我们对自身在这一永恒存在链条中的位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研究人员强调,保护和深入研究这些珍贵的自然遗迹,对于理解地球演化的宏大规模及其永不停止的创造力至关重要。正如地质学家高哈尔·叶西尔克波娃所言:“每一层地层都是时间的乐章。海洋虽然消逝了,但它的歌声仍在岩石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