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国土呈狭长带状,紧贴南美洲西海岸延伸,这片独特的区域是自然景观多样性的惊人宝库,也因此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群落。由于地理上的隔绝,智利常被称为“南美洲的孤岛”,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带的快速更迭,从而形成了五个截然不同的自然区域。每个区域都代表着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一个独立阶段,充分展示了自然界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在最北端,Norte Grande(大北部区)占据主导地位,这里坐落着著名的阿塔卡马沙漠——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在某些地段,这里甚至可能几十年滴雨未降。只有那些最顽强的植物物种才能在这种极端的干旱环境中生存下来。紧随其后的是Norte Chico(小北部区),这是一个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尽管靠近摩羯座回归线,但由于适度的光照和狭窄的温差范围,该区域的埃尔基谷等地以其葡萄园而闻名。这里繁盛的植物包括附生植物凤梨科(Tillandsia)和酢浆草科的Oxalis gigantea灌木。
国家的腹地是中央区(Central Zone),这里享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条件造就了肥沃的土地,使其成为智利农业经济的核心支柱。在该地区生长的植物包括智利中部的特有种Lithraea caustica,以及在人口密集区常见的榕树(Ficus benjamina)和药用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向南推进,景观开始发生剧烈变化,进入Zona Sur(南部区),这里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地。
Zona Sur(南部区)由湿润的温带森林、湖泊和频繁的火山活动共同塑造了其地貌特征。在南部区的森林中,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常绿乔木,例如拉乌利(raulí,即南洋杉)和罗布尔山毛榉(roble beech),以及本地特有的藤本植物,如开着鲜艳粉红色花朵的拉帕格里亚(Lapageria)。自然过渡的终点是Austral(极南区),它涵盖了严酷、寒冷且多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
巴塔哥尼亚地区以冰川和强风为主,要求植被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智利境内的巴塔哥尼亚气候潮湿,年降水量高达5000毫米,这为麦哲伦沼泽和森林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其中常绿的南山毛榉属(Nothofagus spp.)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智利植物群的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如何成为内部进化的催化剂:每种植物都反映了它在环境中面临的和谐或挑战。某些植物科的特有性高达90%,这有力地证明了这些生态群落的古老韧性。因此,智利惊人的自然多样性,是生命适应能力和在单一景观内形成独特发展路径的生动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