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黎刹省巴拉斯的马顺吉地质保护区(Masungi Georeserve)深处,发生了一件令人重新审视自然界无限可能性的事件。研究人员正式确认重新发现了植物物种*Exacum loheri*。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植物在科学记录中便销声匿迹,至今已超过一个世纪。这是经过130年漫长等待后首次得到证实的观测记录,其研究成果已在权威的《菲律宾科学杂志》(Philippine Journal of Science)上公开发表。这次发现不仅是植物学界的重大喜讯,也为该保护区增添了神秘色彩。
*Exacum loheri*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生物学特性,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植物世界的认知。这种植物属于菌异养型(mycoheterotrophic),这意味着它体内完全不含叶绿素。由于缺乏叶绿素,它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完全依赖于与地下真菌建立的共生关系来获取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历史上,该物种曾被称为*Cotylanthera loheri*,并于1895年首次由瑞士植物学家奥古斯特·洛赫尔(August Loher)采集。如今,马顺吉地质保护区成为了这种极其罕见、且被推测处于濒危状态的植物种群的唯一已知栖息地。
此次发现是由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和菲律宾大学马尼拉分校的科学家团队完成的。当时,他们在保护区内“600级台阶”附近区域进行蜗牛研究。缺乏叶绿素的特性,使得菌异养植物通常会形成纤细的矮小茎干和块茎状的根系,*Exacum loheri*正是如此。研究人员指出,发现地点位于靠近淡水通道的腐殖质状石灰岩土壤中,这进一步凸显了马顺吉生态系统环境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这一重大的发现,强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对保护独特生态系统关键重要性的认识。马顺吉地质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早已是数百种珍稀物种的避难所,其中包括巴加瓦克-莫拉多树(Bagawak-Morado tree)和马顺吉蜗牛(Masung snail)等特有物种。自2017年以来,马顺吉基金会已成功恢复了超过2000公顷的林地,并种植了68,000棵本地树木。*Exacum loheri*的案例进一步巩固了马顺吉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组成部分的地位。它提醒着我们,维持该地区生命所需的微妙平衡至关重要,特别是考虑到它为马尼拉大都会(Metro Manila)多达2000万人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