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塞图巴尔半岛的塞拉达阿拉比达(Serra da Arrábida)地区于2025年9月27日被正式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生物圈保护区。这一殊荣是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闭幕式上宣布的,标志着该地区在保护自然遗产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新设立的阿拉比达生物圈保护区占地200平方公里,融合了壮丽的大西洋海岸线、石灰岩悬崖、地中海灌木丛以及茂密的松树林,展现了极其多样的生态景观。该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拥有超过1400种植物,占葡萄牙植物总数的约40%,其中包括许多珍稀和特有物种。此外,这里还栖息着约200种脊椎动物和超过2000种海洋生物,如宽吻海豚、欧洲鲈鱼和红鲻鱼。
阿拉比达的生物圈保护区地位不仅是对其自然价值的认可,也肯定了当地居民在传统捕鱼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可持续实践。该地区约68,000名居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传统手工艺捕鱼和本地农产品生产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塞图巴尔和塞辛布拉,渔民们依然遵循古老的捕鱼方式和季节性日历,如沙丁鱼捕捞,这些传统知识有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次认定是在2025年9月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杭州举行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宣布的。此次大会是生物圈保护区领域的重要国际盛会,汇聚了来自150多个国家近4000名代表,共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中国作为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此会议的国家,展现了其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导力。大会期间发布的《杭州战略行动计划》和《杭州宣言》为全球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行动路线图。
阿拉比达生物圈保护区的成功申请,是该地区多年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成果。该地区已部分被纳入保护区网络和“欧洲2000”网络,其中包括受保护的卢伊斯·萨尔达尼亚海洋公园。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将进一步推动阿拉比达在整合性海岸与海洋保护、栖息地恢复、可持续渔业和负责任旅游方面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活实验室”。葡萄牙目前已拥有13个生物圈保护区,阿拉比达的加入丰富了葡萄牙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地位。该地区丰富的地质构造,包括侏罗纪时期的海洋沉积物和白垩纪晚期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脉,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