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门地下中微子天文台:开启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地下700米深处,一座名为江门地下中微子天文台(JUNO)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已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历时十余年建造的尖端设施,标志着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在揭示宇宙最深层奥秘的征程中扮演关键角色。JUNO的建成和运行,是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全球中微子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

JUNO的核心使命在于精确测量中微子的质量等级和振荡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理解超新星爆发机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至关重要。其核心探测器是一个重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被置于一个直径35.4米、深埋于地下700米的巨大水池中。这种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干扰,为探测中微子创造最优环境。JUNO能够探测来自核电站、太阳以及地球内部的多种中微子源。

该项目是国际科学合作的典范,汇集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74个研究机构的约700名科学家。这一规模的国际合作,充分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精神。JUNO的建设过程中,科研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挑战,例如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光子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以及高洁净度、高透明度的液体闪烁体纯化系统。这些创新打破了国际垄断,也为未来类似的大型科学装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JUNO的科学目标远不止于此。它还将对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太阳中微子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带来新的见解。通过对这些来自宇宙深处粒子的细致观察,科学家们有望解答关于物质本质、宇宙起源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例如,JUNO将致力于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最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确定中微子的质量排序。

JUNO的正式运行,是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又一重要体现。它不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培养新一代科学家、推动相关高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JUNO的预期运行寿命长达30年,预示着其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为人类认识宇宙贡献关键数据和深刻洞见。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也象征着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开启了新的篇章。

来源

  • thetimes.com

  • China’s 700m-Deep Facility Probes the Universe’s Mysteries

  • Study in darkness shedding light on cosmos

  • 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 to Complete by November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