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引人入胜的考古学理论提出,圣经中描述的伊甸园可能位于如今被波斯湾淹没的区域。这一假说结合了卫星技术和古老文献的解读,为寻找这一备受争议的圣地提供了新的视角。
几个世纪以来,伊甸园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历史与神话交织的谜团。然而,近期的考古学突破和技术进步,特别是卫星研究和对圣经地理的重新解读,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伊甸园存在及其确切位置的探索热情。考古学家Juris Zarins等人提出,伊甸园的遗址可能就坐落在如今的波斯湾海底。支持者认为,这一理论具有高度的合理性。根据《创世记》2:10-14的记载,一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然后分为四道:比逊河、基训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其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地理位置已明确,但比逊河和基训河的去向仍是未解之谜。圣经考古学家James Sauer推测,比逊河可能对应着如今已干涸的瓦迪·巴廷河(Wadi al-Batin),这一理论得到了卫星图像的支持,揭示了隐藏在沙漠沙丘下的古老河床。Zarins及其他研究者则将基训河与伊朗的卡伦河(Karun River)联系起来。
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现代观点将伊甸园的追寻与末次冰期结束时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Juris Zarins认为,冰川的快速融化导致海平面急剧上升,淹没了曾经肥沃的土地,这些土地如今沉睡在波斯湾之下。通过卫星雷达影像,Zarins识别出曾横跨阿拉伯中部和南部并最终汇入波斯湾的古老河道。如果这些发现属实,那么伊甸园将恰好位于这四条河流的交汇之处。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波斯湾地区在末次冰期(约18000年前)海平面较低时曾是干涸且肥沃的河谷地带,随着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该地区在约14000年前开始被海水淹没,并在约6000年前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海岸线。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约9200年前,该地区曾发生过一次大洪水,这与当时气候的显著变化以及印度洋季风的增强有关,并导致了阿拉伯半岛的绿化。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认为,伊甸园是一个象征性的天堂,它所代表的是纯真和道德责任等主题,而非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有学者指出,圣经描述的河流是从伊甸流出,而Zarins的模型则显示河流汇入该地,这存在矛盾。也有观点认为,伊甸园的故事可能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南部)湿地的肥沃景象,那里曾是早期文明的摇篮,拥有先进的灌溉系统和传说中的花园,这些都可能启发了伊甸园的叙事。
尽管存在争议,但对伊甸园地理位置的探索,特别是将其与波斯湾地区古老的地质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为我们理解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