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医学部的一项开创性研究表明,每年两次的时钟调整,即夏令时(DST)的实施,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强调了维持一致时间(特别是标准时间)对大多数人健康可能带来的益处。研究由研究生Lara Weed和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教授Jamie Zeitzer博士领导,通过建模比较了永久标准时间、永久夏令时以及当前两年一次的时钟调整这三种时间政策。结果显示,无论是永久标准时间还是永久夏令时,都比现行的时钟转换更为健康,而永久标准时间则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更显著的健康优势。
研究指出,昼夜节律的紊乱,即人体内部调节睡眠和新陈代谢的24小时生物钟被打乱,与中风和肥胖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研究估计,在美国范围内,永久标准时间每年可能预防约30万例中风,并将肥胖率降低0.78%。这些数据揭示了时间制度对生理机能的深远影响,以及保持生物钟稳定性的重要性。
Zeitzer博士强调了早晨光照对维持健康昼夜节律的关键作用。他解释说,早晨的光线能够加速生物钟的周期,而晚间的光线则会延迟它,因此,更多的早晨光照通常更有利于与24小时周期同步。这种对自然光照模式的尊重,是促进身心和谐的关键一环。尽管永久夏令时的支持者认为其能带来更明亮的夜晚,但1974年的一项相关试验因公众不满而中止,部分原因在于冬季早晨的黑暗。包括美国睡眠医学会在内的多个医学和睡眠组织,已倡导全年采用标准时间,认为其在理论上对健康更为有利。
研究也考虑了个体差异,如“早鸟型”或“夜猫子型”的个体倾向(chronotype)以及地理位置。例如,约15%的早起者可能因其较短的内部生物钟周期而从永久夏令时中获益更多。然而,Zeitzer博士也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因素,如轮班工作和屏幕使用时间,可能会影响光照暴露和昼夜节律。他指出,许多人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足5%,这可能会削弱任何时间政策带来的益处。这项斯坦福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时间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倡导一种更能促进人类健康和生物节律和谐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