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古历的惊人精度:揭示260天祭祀历如何用于精准预测日食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科学家解释玛雅日历专家是如何以数世纪的精度开发他们的日食表。

一项于2025年10月22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古代玛雅文明预测太阳食的非凡能力。这项非凡的洞察力并非依赖于现代科学工具,而是建立在他们对时间与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妙的历法编排之上。研究人员约翰·贾斯汀森(John Justeson)和贾斯汀·劳瑞(Justin Lowry)深入分析了德累斯顿抄本中记载的食表,该手稿可追溯至后古典时期(约公元1100年至1521年)。

玛雅人与日食的痕迹:如何在较长时间内预测太阳日食

他们的核心发现表明,玛雅人巧妙地运用了他们标志性的260天祭祀历,即“卓尔金历”(Tzolk'in),来推算这些天体事件,其精确度令人赞叹。卓尔金历是玛雅社会运作的核心,以其260天的周期主宰着日常事务与神圣仪式。贾斯汀森和劳瑞观察到一个关键的数学对应关系:405个太阴月(平均长度约为29.530589天)恰好与46个完整的260天卓尔金历周期相吻合。正是这种周期性的叠加,使得玛雅人能够识别出预测日食所必需的重复模式。

学者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公元350年至1150年间在玛雅地区可见的145次日食。他们推断,德累斯顿抄本中的食表最初可能用于记录太阴月,但后来经过调整,以适应太阳与月亮周期的微小差异,从而在数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保持了预测的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指出,玛雅人不仅仅是观察者,他们更像是“时间工程师”,通过叠加卓尔金历与一个约177天的月食相关周期,构建出类似现代“模数算术”的数学结构,从而自然浮现出日食发生的汇合点。

德累斯顿抄本的食表总长度为405个太阴月,等同于46个卓尔金历轮次,这有力地表明他们采用了多层叠加和累进修正的方法来应对预测模型中自然产生的漂移。这种方法与当代长程预测中基于累积误差修正的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玛雅人对天体周期的精深掌握及其调和不同历法系统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凸显了卓尔金历在玛雅天文学中的关键地位及其与社会、宗教活动的深度融合。

来源

  • Sky & Telescope

  • The design and reconstructible history of the Mayan eclipse table of the Dresden Codex

  • How the Mayans were able to accurately predict solar eclipses for centuries

  • September 2025 Mayan Astrology Forecast Pt.1: Comedy, Conspiracy & The Eclipse That Breaks Reality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