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突破性实验颠覆了物理学界数十年的认知。科学家们成功地将黄金加热到约19000开尔文(相当于33700华氏度),这一温度是其熔点的14倍,但黄金却奇迹般地未发生液化,依然保持着固态。这项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上的研究成果,挑战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为接受的理论模型,特别是关于“熵灾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固体在超过其熔点约三倍的温度后将不稳定并融化。
由美国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的Bob Nagler等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超快X射线激光脉冲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热了一层极薄的金箔。当高能辐射穿透这层晶体薄膜时,其内部的原子以一种与温度直接相关的频率剧烈振动。实验的关键在于加热过程的极端快速性,这种瞬时的高温冲击阻止了金的晶体结构发生塌陷,从而使其在远超熔点的温度下仍能维持固态的形态。这一发现不仅为极端温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理解行星核心和恒星环境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的奇异状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在超快时间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加热和观察的技术,将有助于深入探索那些在宇宙中最严酷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形态。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它不仅是科学探索的又一里程碑,也可能为未来能源、材料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启示。